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2)

2016-08-16 01:04
导读:2.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很大一部分出于学校的忽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块盲区,这是普遍现象。首

  2.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很大一部分出于学校的忽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块盲区,这是普遍现象。首先,很大一部分院校缺失心理咨询机构。即使有些学校有,但在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都只是形同虚设。其次,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匮乏。目前,国内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教材几乎空白。大部分院校更侧重于就业技巧的指导,或是一般的心理辅导。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请一些专家传授,形式较单一,内容较空泛。第三,缺少专门、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师。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心理辅导师是辅导员或是一些搞思想的老师兼任。由于这些兼任的老师,较少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使得他们在就业心理辅导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方面远远不足,导致了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有量无质。
  3.家庭原因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时刻受到“温室”的影响。第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的就业理念,家里希望子女能去发达的城市就业等观念极易给大学生带去就业心理压力。就业时,父母的强加引导与大学生的“自主就业观”形成矛盾,而矛盾常常是心理压力的诱因。第二,家长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惠主义”意识,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福利待遇好、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择业误区。第三,“无法顾及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来自、山区的大学生身上,由于他们的父母水平较低,对就业观念不敏感,导致自己子女在就业选择上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
  三、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对策
  (一)正确自我评价, 转变就业观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有些毕业生在职业取向上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往往眼高手低,使自己的心理定位和择业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让自己成为潜在雇主需求研究专家,知己知彼,才能在就业中取胜。此外还要积极调适职业抱负,不断增强自主择业意识,树立长远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求绝对“铁饭碗”, “一次到位”的观念,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可采取“先就业,后择业或”的方法,在不断提高自己生存能力和工作经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升就业力,增强就业信心
  目前一些毕业生受实惠效应吸引,被眼前利益左右,变的目光短浅,难成大志,有些平时不注重积累锻炼,临近毕业时想借助各类辅导班突击就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招考和面试。如果要用一百分来衡量,关于和大概只占10%左右的重要性,剩下的要在和面试过程前完成的准备工作要占到80%多的重要性。毕业生要脚踏实地,仔细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要有从点滴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顶峰的心理准备,克服好高柔情骛远。提升自身就业力:一是在校期间,积极争取担任学生干部,这是提高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统筹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最佳途径之一;二是注意多积累社会资本,多渠道的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源。社会实践,兼职,担任各种社会职务扩大人际交往,这些都是积累社会资本的过程;三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广泛涉猎其它知识。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清晰进行自我定位后,积极考取相关证书,做到。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的资源,有条件的要把握住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要相信自己的才能,做客观的分析,满怀信心地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要以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斗志,乐观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充满信心,主动出击,向自己理想的工作目标冲刺。

  (三)学会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冲突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如意,要掌握和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1)适度宣泄法:因遭受挫折造成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可向师长,亲友倾诉,甚至痛哭一场,求的劝慰,也可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减压。(2)合理情绪疗法:在择业中遇到困难,产生心理困惑,其实是受一些不合理观念的影响,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来自我调适,摆脱消极的情绪。(3)自我转化法:可将自己的情绪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如学习知识技能,外出等,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此外还有补偿法,松弛训练法,环境调节等方法来缓解就业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冲突。
  四、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渐渐成为高校德育、思政工作的盲区。如何清除这块盲区必须受到每个高校的重视。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前景,也影响到各个高校德育、思政工作的质量。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如何来寻求对策,使得大学生能够排除心理障碍,以最好、最轻松的心态迎接就业。尤其是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它是解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心理压力的最前线工作。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高校学生毕业工作摸索,有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制
  体制是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准则。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制,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要把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下达相关的文件通知,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学校、学院、专业以及每一位老师的头上。
  (二)把就业指导理念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就业指导工作不只是纯粹的介绍就业形式、政策、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的理念应该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查与应用,更是对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验,这样的能力不是仅靠最后一段时间就能拥有,必须通过几年时间不断地学习、实践、提高而逐步积累起来的。这就需要学校把就业指导这项工作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从入学就开始养成,让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就业、择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当学生经过几年的就业指导理念的熏陶以及能力的锻炼,那么当他们真正面临就业时,就会大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防范与未然”。
  (三)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就业心理辅导质量
  就业心理辅导的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开展,我们可以联系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等,通过与他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他们的专业性、实用性、针对性都能直接的给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提供参考答案,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推进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徐伟东.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成因及特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 曾恒.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1).
  [3] 胡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 孟庆宁.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探析[J].中国教育,2007,(5).

上一篇:关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