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艺术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2)

2016-12-04 01:17
导读: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以语言讲解和训练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
       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以语言讲解和训练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英语扩展课程为指定选修课,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语言文化修养模块(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名篇赏析等)、专门用途模块(实用英语写作、实用就业英语)和综合应用模块(英语视听说、英汉翻译等),着重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这些课程在大学英语学习的第四个学期开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校本课程是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考虑到我校学生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主要由外语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比如英语阅读、艺术英语翻译等。英语校本课程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引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4.教学内容和教材
        教学内容以“统一教材、各有侧重”为指导思想,根据不级别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A 级学生的起点相对较高,除课本任务外,增加词汇量、课下习题量和课后辅导量,推动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的,客观上激发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另外,设定通过四、六级的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B 级从教学起点上可以接受相应难度,逐渐改变其以往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改变其对英语学习的抵制态度,诱发其学习的动力,从而巩固其英语学习动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大学体验英语》依托和信息技术,用音、像、图等手段把这个世界拉到学生眼前,使之能立体地感受到这个语言环境,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同时,这种立体教材也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介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学习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卞树荣,2005)。考虑到《大学体验英语》立体化教材在各方面的优势,我校将继续采用这一教材。A 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学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第一、二、三册,B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学期学完《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第一、二册。
        5.教学评价
        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同一年级的学生,的目标要求不能统一规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每学期期末应严格实行级别测试,充分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由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期末考试实行单独命题,考试难度不同。A级的学生的可侧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B 级学生的考试内容则是以课本为主,以综合运用能力为辅,从而达到不同的测试效果。最终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等)。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它实践了人性化的理念,承认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上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但由于我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分级更?课程怎样设置更合理?教学评价怎样做到公正?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完善,并最终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tephen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3]杨劲松等.大学英语传统分级教学与网络分级教学模式对比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7):58-60.
[4]Cameron, Lynne. Teaching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分析与评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基础训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