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2)
2016-12-10 01:08
导读:和龙的地位不同,“狗”(dog)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而在传统的文化里
和龙的地位不同,“狗”(dog)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而在传统的文化里,“狗”却是和卑微、下贱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
②色彩:“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兴旺。与之相反,“白色”却是象征着悲恸、死亡,因此白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在国家“red”也有幸福、喜庆的象征,如“red—letter days”,表示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但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是一个贬多褒少的词,是“火”与“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和危险。如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不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西方文化中的“白色”(white)代表者是乳汁、百合花,象征纯净、圣洁。当中国人说生活兴旺“红红火火”时,西方人则说“the white days of somebody’s life”,意思是某人生命中的吉利日子。
在汉文化中,“黄色”与土地的颜色密切关联,象征着尊贵和威严,是皇室的专用颜色。民间也十分推崇黄色,把好日子叫做“黄道吉日”。但在汉语中,“黄色”具有了一些贬义色彩,如黄色
笑话、黄色
电影等,这一义项主要源于美国英语(在美国一些淫秽、色情的书刊常用发黄的纸类印刷),使其有了淫秽、色情、反动等含义。而英语中的“yellow”却没有此引申义,反而中的“黄色电影”是用“blue film”来表示的。在英语中“yellow”常和胆怯、嫉妒、猜疑、卑鄙联想在一起,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传说犹大为了30枚银币出卖了耶稣,而犹大总是穿一身黄色的衣服,故“yellow”在英语中有了“背叛、邪恶”等联想意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
3.思维方式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明显的特征,中国式思维讲的是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叩其两端,取其中也。而西方人的传统思维是极力追求精确性。英语中强调句子的结构要完整,主谓宾不可缺,并且注重时态、单复数之分,而在汉语中却不存在这种情况。
西方传统思维重视理性逻辑分析,而中国人往往凭借的是直觉判断。英语强调个体,习惯于抽象思维;汉语注重主体,偏向具体思维。西方人在表达上喜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以示坦率;中国人则喜欢迂回曲折,绕绕弯子,寒暄之后再点明主题。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用“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表达,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一些交流上的障碍。比如去外国朋友家做客,他们会热情的问: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中国人习惯了谦虚、礼让,即使口渴也不好意思在主人第一遍邀请的时候就回答:Yes,please.如果你的回答是:No,thanks.外国人就会当真,不会像中国的主人家那样三番四次的邀请。并且中西方人对于赞美和接受赞美的表达方式也截然不同:
ComplimentResponse to compliment
Chinese你这画真好看! 哪里,哪里,不怎么样。
你烧得菜真好吃!学着做的。
你的领带真好看! 过奖了。
Americans What a nice picture!Thank you.
I really like the food! I’m glad to hear that.
I really like your tie!I like yours,too
“哪里,哪里”是中国人接受赞美时最常见的谦虚的表达,如果把它放在英语中翻译成“Where,where.”那就真的引起误会,闹出笑话了。
三、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英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平时要尽可能多的来丰富自己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多阅读真实的语言材料,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国外的报纸杂志,时事新闻等,使自己及时并充分地了解各种地道的西方文化背景和新鲜词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课堂上结合所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2.设置英语情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这种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份、社会地位、说话目的等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要重视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为了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摆脱母语的干扰,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以学生为主体、情景模拟的练习,如pair work,role play,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 等,这种情景教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异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3.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辅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领会到两种语言的相似及不同之处,从视觉上感受西方人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捕捉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
4.鼓励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观看原声对白的外国影片
在课堂上,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用意识,扩大语言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在课余之时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观看原声对白的外国影片,了解这些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年代特点、社会关系、风俗习惯等信息。只有通过充分地阅读和观赏才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深深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结束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并最终熟练运用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运用准确的目的语言进行交际。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丛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3]张率华. 中西文化差异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J]. 黑龙江学院学报,2010(10)
[4]雷虹.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翻译[J]. 周刊,2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