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看素质教育(1)(2)
2017-08-11 06:36
导读:1.2.5 动作技能。人的动作技能绝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如儿童学习走路,学会用筷子吃饭。到了入学年龄仍有许多动作技能要学习,如语文课上学写毛笔字
1.2.5 动作技能。人的动作技能绝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 如儿童学习走路,学会用筷子吃饭。到了入学年龄仍有许多动作技能要学习,如语文课上学写毛笔字,学朗读,其中含有复杂的动作技能;体育课和劳技课要学习的动作技能更多。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一套操作规则,二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
以上五种习得的素质可以解释人的一切后天习得的行为。由于教育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有了加涅提出的这五种习得的素质后,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变得非常明确了。
1.3 心理测量学测得的素质
1.3.1 一般能力和差别能力(General Abilities and SpecialAbilities)。人们早已注意到, 个体的行为除了受特殊学习情境和经验的影响外,还受更具一般意义的“能力”的影响。它是内潜的个体特征,不能被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测验间接推测。心理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般能力中分化出一些与怎样出色解决新问题有关的因素,并将之命名为“差别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视觉形象的记忆、空间定位等等。不管是一般能力还是差别能力,都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期稳定不易改变的特征。能通过心理测量来评估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IQ)。也就是说,智力包括一般能力和差别能力。因此,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1.3.2 人格特质(Traits)。象能力一样, 特质也是被心理测验揭示的个体的一般倾向,也同样是长期稳定的,不易被旨在改变它们的教学所影响。特质包括焦虑、成就动机、性格内向、谨慎、冲动、自我满足等。其中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作为人类的品质,能力和特质的重要性在于,因教学性质不同,它们可能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例如,有着较强言语能力的学生可能对由简洁的文章构成的教学有出色的反应;非常焦虑的学生可能会在具有高度组织结构的教学中学得很好。
上述我们所说的加涅的“学生素质”的构成成分可概括为下图:
附图{g10e02.JPG}
2 学生的不同素质对学习有不同作用
学生习得的素质是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的,是新的学习的必要组成成分;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能力(IQ)与特质这两种素质不直接进入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生的学习速度,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
或者我们可以将习得的素质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将发展中形成的能力(IQ)与特质比作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因不同的需要而各异,其作用随着具体情境而变化;“硬件”则相对固定,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着支持性的作用。
3 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3.1 根据习得的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但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素质(学习的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我们已经知道,学生素质中的先天成分是不能被教学所改变的,教学应适应它们。至于素质中的能力与特质,由于它们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不易被教学所改变,因此教学的目的不是直接针对它们,而是通过对上述五种习得的素质的教育,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能力与特质。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未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误区正是由此而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3.2 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2.1 考虑学生智力(IQ)水平的差异。上面已经指出,IQ 高低影响学习的速度。但某些人却认为儿童的IQ相差不大。例如,1998年11月16日《文汇报》刊登的随笔《测试智商还是制造弱智》一文说:“小学生成绩差一点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基本上与智商无关。”又说:“人才学、创造学的研究早已显示,儿童的智商原本是相差无几的”。作者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智商差异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事实,把学生学习好坏的责任不加分析地推到教师身上。这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会使他们产生反感。从理论上看,如果教学适应学生的IQ水平,应让IQ水平高者快学,让IQ水平低者慢学。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们采用大班教学,不得不按学生的中等水平施教。如果缺乏适当的补救措施,将不仅会使拔尖人才受到压制,也会使慢速学习者反复受挫。这是世界教育的难题,但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尽量避免这方面的损失。
3.2.2 考虑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众所周知, 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是不同的。对学生来说,不同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的难易和快慢。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动机如好奇心,外部动机如对社会赞许的追求。我们应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差异确实带来了学习效果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设置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或者可以增加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赞许的机会。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那就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被相同的事件所激励。也就是说,一个特定的情境之所以激励某个学生,是因为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期望,而非别的什么。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2.3 考虑学生原有习得的素质的差异。上面我们已经指出,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差异,这也就是原有习得的素质的差异。与前两方面不同,学生原有习得的素质是新的学习的构成成分,直接地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考虑学生原有习得的素质的差异,对教学有很重大的意义,它们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发生。
以上三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关系式:学习的结果=f(学习动机, 原有习得的素质,IQ水平)。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为每个学生设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3.3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智慧技能
不管是智慧技能的学习,还是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或动作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原有智慧技能的参与。例如,新的言语信息的学习和存贮需要大量有关理解和应用言语的智慧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同义词和词的喻义的应用,句子结构中的句法规则以及在相关命题中概念的逻辑排列。所以说,虽然每种类型的学习所需的内部条件不同,但智慧技能却是任何一种学习都不可缺少的。因此,智慧技能的教学应是中小学教学的重点。作好这一素质的教育,可为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开轩.全国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997年9月2日
2 教育大词典.教育心理学.见顾明远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80
3 GagnéRBriggs L.J,wager W.W.principle of Lnstructional Design.America:Harcourt Brace Joranovioh College publishers,1992:10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GagnéRBriggs L.J,wager W.W.principle of Lnstructional Design.America:Harcourt Brace Joranovioh College publishers,1992:1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