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家访想到的——家长、钱、学生(1)(2)
2017-08-12 04:26
导读:归纳起来,父母没时间和子女沟通,就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不过有些子女在父母前乖巧,父母就说尽量为子女创造学习条件,以为只要多给
归纳起来,父母没时间和子女沟通,就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不过有些子女在父母前乖巧,父母就说尽量为子女创造学习条件,以为只要多给他们一些钱,子女就会学好,直到事情不是预料中的出现,才犯急,也才明白给钱多了不是件好事。但是,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不是生一次气、发一次火就可以解决了的,而是要根据自己子女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不要操之过急,而要---
(四)措施----因材施教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人材,就是要先成人再成材。所以,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其他的其次。对生活拮据的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应该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自尊民、自信心,可以采用名言警句和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故事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比如:“人美在心灵、鸟美在羽毛,”“人穷志不穷”,“自古雄才多磨难”------,使他们懂得“不经些风雨,那能见彩虹”的道理,只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意识地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对经济宽裕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行为、品德修养是孩子的参照物,如果参照物传播的信息源是反面,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极强,结果可想而知。“近珠者赤,近墨者黑”,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教育,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伤,免疫力下降。如刘亦婷的成功就是她父母教育的成功,老威特对儿子小威特的教育也是家长的典范。因此,父母尽量多抽点时间陪子女,多了解子女在所处的年龄所想的,才能理解子女的所作所为。刘卫华女儿刘亦婷的引导可是细致入微,女儿喜欢唱小虎队的歌,她跟着学。所以,父母和子女一起成长,保持和子女的沟通,少花时间去闲聊,去喝酒,去打麻将,去埋怨子女不争气,其实,子女是以你们为榜样呢。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其次,家长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平等对话。要多一些关心,多一份耐心,不可用歧视、挖苦 、冷言冷语的态度对待;要多与孩子交心,让他明白生活中这样那样的诱惑,适当的时候“打打预防针”。如我班有位叫廖书宇的学生,他回家和家里说他的情况,一次晚回家被他爸骂了几句,他还说这是他爸关心他的表现。
最后,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品德,必要是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希望家长严于律已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孩子,别让孩子懒惰,为孩子搭乘的第一班车指错了座位,别让孩子过早品尝到不劳而获的果实,尝不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甜美。本班这次去叫陈鑫的行动中,有的学生家长极力反对,说孩子不习惯,怕出去出事。可是,这次和我去的那五位学生说,他们以前听父母说如何如何艰苦,他们根本无法领会,这次他们知道了应养成艰苦朴素、不挑吃穿、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品德,有位学生还为陈鑫捐了他自己存来买衣服的一百块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非此事要身行”,这用在品德教育上是合适不过的了。
总之,引导学生,教育子女是需要配合的,共同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把他们的心思引入到品德培养和自我的提高上来,使学生从钱的思维里走出来,走到身心全面发展的世界里。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