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用目标来引领
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有人说,能够做到把教师个人价值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一定是位成功的校长。因此作为校长就要善于利用各种契机和场合,传播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要善于把大家的个人意愿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才能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教师个人也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很注意引领每一位教师确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大家充分思考下面一些问题:自己过去几年做了什么?有了什么进步?现在正处于什么发展状态?未来几年,自己都想做点什么?向什么目标发展?教师经过认真思考和切实规划,为自己的每一阶段设立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每次教师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对照,都会为自己原先设立的规划进行适度调整。目标的引领,使教师们不再对自己前进的方向迷茫,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信心,对自己的工作也充满着激情和豪情,这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内驱力,学校的发展也将更科学更持久。当然,引领不仅只是停留在纯粹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更要体现在人格的引领和文化的引领等方面,通过校长自我人格的完善、先进人物的榜样和名师大师的魅力来感染教师的灵魂,通过校风的熏陶、典型的召唤和人文的建设来营造校园文化,让教师的发展更和谐更主动更健康。
二、管理于细微处,体现“教育无小事”。
学校管理于细微处,我认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二是“无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个流程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围绕目标,结合校情,传承创新,创建出一所既丰富多彩又个性鲜明的学校。学校管理于细微处,首先要求目标要精细。我们要把学校各项目标具体到可看得清、细致到可操作化。保证各项工作既有大目标,又有小抓手,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致方案。这方面我们体会较深的就是抓学生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空乏无力实效性差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这些年来我们把学生德育的目标放小,聚焦到道德习惯养成上,虚事实做,大事小做。我们的做法是一学年一个载体、一月一个主题、一周一件小事。2005学年,我们依托《小学生道德习惯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围绕“求知、践行、修身、健体”总体校训,为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制定了具体条目式的道德习惯评价卡。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拟定细致的要求,月初发到学生手中,月底从自我评、同学评、家庭评和老师评四个层面,为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道德习惯定星。每学期评选表彰道德之星。2006年,我们开展了学校道德银行建设。每个班、每组分别设立了同学们自己命名的道德银行分行和支行。每周一提出本周的道德习惯小事,周末召开一次道德银行评比会,围绕“做好事成习惯促修养”的目标,采取自我申请、同学推荐与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个学生一周的道德习惯养成积分,班班建有道德银行个人积分排行榜,学校建有道德银行班级积分排行榜。每学期评选表彰道德小富翁。几年来,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高位的教学质量、文明的师生言行和纯正的校风学风,赢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较高的美誉。
学校管理于细微处,其次要求就是责任要精确。我们将管理责任具体到人、明确到事,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例如: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几年后,原先的新鲜和激情淡化了,意识和焦点泛化了,为此我们把推进课改的重点,着力贯穿于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们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即:1.每周一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出一节研究课,突出合作式教研。责任落到教研组。2.每月二次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集体备课,突出问诊式教研。责任落到备课组。3.每学期三次培训讲座----分管领导对全体教师就一个专题进行培训,突出干部与教师同行。责任落到校长室。4.每学期四项专题研究----每月一个专题研究,突出反思式教研。责任落到教导处。5.每月至少五篇教学随笔,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及时记下来,发到自己的教育教学随笔贴上去。责任落到每位教师。
学校管理于细微处,其三要求关爱到精心。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尤其是应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宽容、善待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身心愉快,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着力叫响两个口号----“态度决定一切、细节见证品质”、“让所有的金子都在这里闪光”。为此我们努力做到“五要”:要坚持看人先看长处;要不搞“齐步走”,评价教师不搞“一刀切”;要宽容的地方必须宽容;要努力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师队伍做到最佳组织,达到整体优化;要真诚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管理于细微处,要求之四就是文化要精致。为此我们致力于打造丰富多彩而又具人文个性的学校校园文化,目标定位在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温馨的生活家园和和谐的艺术乐园。学校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突破口,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从校园文化、走廊楼梯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五个层面做文章,做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愉悦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三、着力到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要抓主要方面。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擒贼先擒王”都是说的这个理。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80/20法则”,就是“关键的少数决定次要的多数”,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不平衡性,这一法则同样适应用于学校管理。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校长,我时刻提醒自己既要善于运用“80/20法则”,运用辩证的系统思维和前瞻眼光在全局中把握自身定位,在学校发展战略中“举重若轻”把握关键,又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理清工作思路,着力提高工作的敏感性和预见性,切不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拘泥于管理中的细枝末节,在重点工作与日常琐屑事务上模糊不清,在轻重缓急上弹不好钢琴,涉及学校发展关键的大事、要事却无暇顾及、分身乏术,忙而无功。学校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尤其是农村学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校长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要以主要精力研究解决制约学校发展战略的关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到俞垛小学时,面对学校素质教育考核连年在低谷徘徊的局面,看到的很多方面一盘散沙,可谓百废待兴。通过调研摸底,交流反馈,我决定将工作目标首先定位在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着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上,第一个动作就是打破三校割据的局面,从实现三校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资源共担这个切口入手,开始了我的修整计划。由于触动了整个体制的麻筋,带动了学校和教师从各方面都迸发出从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全体师生的同心协力,第一学年我校在素质教育考核中,一举夺得两个奖项,一个是从谷底爬出来站到了优良行列的进步奖,一个就是优良奖。这让我们俞小人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唤起了新一轮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潜力和动力。
当然,重视“关键”与重视“细节”并不矛盾,“管理于细微处”与“着力到关键点”,是辩证统一的,既不可替代,更不可或缺。一方面,校长不应事必躬亲,越俎代庖,越级指挥。另一方面校长又必须亲力亲为,尽职尽责。在关键流程和环节上,必须追根究底求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实际上,这正是管理理念的回归: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负岗位应该负的责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主意就是决策,就是战略思路,做正确的事;用干部就是派合适的人把事做正确,把思路变为行为,使战略、流程和人员和谐统一,这也是我们作为校长落实细节,强化执行力的关键环节所在。以上这些只是我做校长几年来的一些做法与想法,或许有东施效颦之嫌,但切切实实融入了我自己的思考和信念。我坚信“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的过程”,我更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