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主背后的忽略:教师集体协作精神(1)(2)
2017-08-14 03:19
导读:3.对素质教育张扬个性的困惑也有碍于教师的集体协作。素质教育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3.对素质教育张扬个性的困惑也有碍于教师的集体协作。素质教育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机械地背诵知识,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到头来很难适应瞬息变化的当今社会。面对知识爆炸,人们没有必要去死记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有些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素质首先要完善自我素质,于是他们争取一切机会去学习、进修、出国访学,这也无可非议。事情恰恰不仅如此,为了争取一次机会,明争暗斗、拉关系、走后门,闹得教师极不团结。素质教育重视特长的发挥,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理解,感到素质教育就是放任自流,就是只重视学生的爱好,结果只在某一方面去发展学生。有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玩,教学上缺少交流,要求上达不到一致,从而
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致使班级混乱,学风不正。教师的集体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
找出症结之所在是首要条件,分析问题之原因起关键作用,而提出解决之策略才是最终之目标。
三、对策之探讨
1.加强对教师进行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的集体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民主、和谐的集体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教师在集体中受到关怀,体会其中的温暖,才能真正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让教师认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个人是集体的基础,集体是个人构成,没有集体也就无所谓个人。个人所构成的集体结构决定了集体的功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道出了集体协作的伟大,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们应把传统的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隶属关系为主导的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利为主导的新型关系,使集体与个人两者利益和谐,“双赢”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以举行各种集体活动为契机培养教师的集体协作精神。集体协作精神实际上也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集体协作结成集团形成社会。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对个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们能够增加了解,为培养集体意识打下感情基础,让教师们真实地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和体贴,满足其归属感的需要。在集体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进而在感情上使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可以敞
开心扉地表现自己,同时也给集体了解自己提供机会。譬如通过学术活动自己不但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建立与集体间的友好感情,增强集体协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集体的一个成员……”可见,集体活动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精神的最佳方式。
3.建立核心力量,加强教师集体的凝聚力。国不能一日无主,同样教师集体也离不开一个英明的领导,没有他们集体将会成一盘散沙,任何工作会无从下手,甚至会使集体瓦解。作为教师群体更应具有集体协作精神,这是教师特殊的劳动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培养活生生的人,并且复杂多样随时有可能变化,倘若教师不能协调一致把握学生的变化,很可能误人终生。通过建立核心力量,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教师积极地融入集体,发挥集体的优势。在集体核心中不但要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还应有出类拔萃的拔尖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楷模带头作用。也不应该忽视热心集体的教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集体形成气势。还应该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引导,摸清原因对症下药,让其纳入集体,保证整个集体和谐发展,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教师越是信任集体就越会关心集体,这样便能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发展,从而在集体中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4.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精神的保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也不可能有集体的存在,因为集体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每个教师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而且也有着不同的事业追求,他们生活在同一集体必须得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循。因此,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意识必要的外在因素。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但具有约束功能,而且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将集体的组织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集体的目标。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教师的各种处境,保证制度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不能朝令夕改,但也要注意实际情况的变化,不要把制度变成僵死的教条。
总之,崇尚自主,发展个性,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教师的集体协作也绝不能忽视,没有协作也不会有真正的个性和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追求自我和集体协作精神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戴金平.因势利导,形成群体凝聚力[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79-80.
[2] 马巨芳.增强集体凝聚力思考[J].松辽学刊,2000,(6):78-80.
[3] 祁玉平.浅谈集体主义教育的阶段性[J].安徽教育,2000,(3):25-26.
[4] 徐远林.集体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N].人民日报,2002-01-22.
[5] 梦煊.再论社会主义集体与个体的关系[J].探求,2001,(6):30-3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