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研讨者(1)(2)
2017-08-14 05:16
导读:3、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特别是当今的课件)。但是切忌不能把课件当成“装饰品”。在课堂中,要努力使课件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防止盲目搞课件
3、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特别是当今的课件)。但是切忌不能把课件当成“装饰品”。在课堂中,要努力使课件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防止盲目搞课件。
三、充分保证学生有自学,发现问题的时间,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研究学习的机会。
自学是基础,是让学生成为研讨的重要形式。自学,顾名思义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依赖别人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当代教育家叶陶先生说过“学生先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唯有入学而取得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由此可见,自学这种形式对一个人的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校许多教师也要求学生自学,但就是时间得不到保证,是一种形式,根本达不到自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消除这一弊端。我认为,自学,首先要目标明确,看什么?怎样看?看后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喜欢什么?接着叫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汇报,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最后谈收获,提出探讨性的意见。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学者,发现者。
四、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以讨论,交流、合作、研究的机会
改变教师一言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内容、问题的难易度,留有相应的时间,让学生交流、研究,畅所欲言,大胆想象,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不说套话,点点滴滴都可以。说错了,切忌挖苦、讽刺,否则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研讨时,限制不要太多,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任何问题学生只要找到自己的理由就算进了一大步。同时,也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重点放在后进生上。总而言之,让学生交流讨论,时间要给足,不要把学生的手脚捆得太死,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去研究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五、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小结、质疑、
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是课改后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小结什么呢?小结收获,小结学法,小结发现等;质疑什么呢?质疑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法;评价什么呢?评价教材,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社会等。一句话,凡属于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就要提出来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评价。在班上,我设计了许多统计调查表册,主要是记录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多少。使学生养成了勤于观察,发现问题,不懂就问,有问就去研究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发言权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班内同学人人喜欢,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及我校教师采用的方法,可以这样讲,这些做法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把学生当成了学习中的研究者、探索者,硬是落到了学生的“研”字上,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相互竟争、刻苦学习,共同研究的氛围,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有力措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获得大面积丰收的关键,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扎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大声呼吁: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研讨者。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