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让课堂因体验而挥洒灵动(1)(2)

2017-08-16 03:03
导读:常识告诉我们:协助管理一座处于丧事期间的上上下下几百口人的国公府,迎来送往、照管财物、顾及礼数、明确职责、防火防盗,不知有多少大事琐事烦
常识告诉我们:协助管理一座处于丧事期间的上上下下几百口人的国公府,迎来送往、照管财物、顾及礼数、明确职责、防火防盗,不知有多少大事琐事烦心事。正因为事情难做,所以要请个厉害的能办事的来管理。贾珍为了能把王熙凤请来,就故作轻松,掩饰困难,只用重叠式,请大妹妹"料理料理";遇到王夫人婉拒,又连忙补充说以大妹妹小时候"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的能力,再加上这些年在荣国府当家的历练,完全可以应对这点事情。其实双方都清楚:若真是简单"料理料理"就行,贾珍还有必要在宝玉的引导下拄着拐杖抱着病体亲自来邀请"大妹妹"吗?王熙凤此人用书中的话来说是"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巴不得遇见这事",只是自己不便明说。听到王夫人不太愿意而贾珍又坚持邀请,她就赶快顺着贾珍的口气轻松地把这件繁难之事描绘成"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这里表示动作时间短、次数少的重叠式与副词"不过"搭配在一起,更有一种大事化小的效果。精明的王熙凤当然没有忘记安慰并讨好自己的顶头上司、姑妈兼婶娘的王夫人:“便是有我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这里不用一般形式的"问",而用重叠式"问问",意思是没有多少大事,并不需要反复问多次问,些许小事,简单地问一下就可以解决。贾珍立刻抓住时机紧接着说:“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横竖"就是"反正",表示肯定的语气,有"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的意思,但是后面不说"辛苦一场" "辛苦一番",而是一个重叠式,意思是要请凤姐辛苦一点儿,只是一点儿而己。王夫人知道自己此时不好再阻拦,何况贾珍是真情相邀而凤姐又确有能力,于是就顺势说:“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注意:王夫人在《红楼梦》中话不多但并非不善辞令,并非如贾母在35回所说"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她没有重复凤姐的 "照管"而是换了轻松的"照看"。一字之差,责任就轻了许多。)什么是 "照看照看"?为什么不说"照看"?注意后面的"罢了" "罢了"是"不过如此"的意思,这个词适用于较轻松、代价较小的事情,如"只是几毛钱罢了"。王夫人的"罢了"与表示时间不长、次数不多的重叠式"照看照看" 紧紧相扣,换成"照看",就面目全非了。王夫人说这个话其实也有预为凤姐减轻压力开脱责任的意思,用心可谓良苦,措辞可谓周全。于是,两三个回合下来,"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迅速敲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人当然是各有用心,但在表达上手法一致:频繁更用重叠式。为什么?因为三个人基本用意都是要将大事化小,而动词重叠式就是表示动作次数不多、时间不长的,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贾珍为请动凤姐就有意把事情说小,凤姐愿意接受邀请又怕王夫人担心,也有意把事情轻描淡写,最后王夫人为预留余地,也就顺着凤姐的话把事情定位在"照看照看"。从整段话来看,作者并没有直接安排表示轻松的形容词或者副词,更没有安排人物说"帮我料理也用不了你多少工夫''''我一定能做好"一类的蠢话,因为这些方式过于直白,不合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改用动词重叠式,显得委婉、得体、自然。

这段对话是人物在巧妙地使用语言,当然也就是作者在呕心沥血精雕细刻他的作品。作品的这种精美之处,十几岁的中学生很难凭借母语语感感受到,至少是很难初次接触作品就能体会到。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反复揣摩深入思考。我们不应该把欣赏作品简单地停留在 "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的模式或是几条美学原则上。我们不应该在分析文学语言时只有"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等大话套话,也不应该仅限于比喻夸张借代拟人等几个修辞格的对号入座。我们常说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去挖掘作品内涵。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当然包 括语法知识在内。放着现成的语法知识不加利用,放着《红楼梦》如此精美的语言不反复分析体会,那实在是资源浪费,是捧着金饭碗讨饭。

最后还要补上几句话。反对学语法的大有人在,反对的理由之一认为语法分析与文学欣赏是背离的:好端端的一篇作品,被主谓宾定状补搞得支离破碎。这种看法其实难以成立。语法分析只是一种工具,效果如何全在使用是否得当。如同盐放多了菜就不好吃,但不能归咎于盐本身。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有自身的规律,语法是规律之一。自觉地运用语法工具,将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一一分析出来表述出来,无疑是有益于我们中学生全面地理解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有益于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