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充满校园(1)网(2)
2017-08-17 05:41
导读: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苦、共患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他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学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他的伟大的师德情操。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热爱学生应该有明确的思路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只是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
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绝不是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为人师者都应有与学生沟通的法宝——一颗博爱之心。让爱充满
校园,让温暖充满校园!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某私立中学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这样之“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