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课堂:精彩观念的诞生(1)(2)
2017-08-18 04:08
导读:例如:我在上《秋姑娘的信》时,在检查复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这节课,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我对学生质疑的预测是: (1)秋姑娘给谁写
例如:我在上《秋姑娘的信》时,在检查复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质疑环节:这节课,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我对学生质疑的预测是:
(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2)秋姑娘在信上写了哪些内容?
可没有想到一个小朋友却问道: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是用什么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的?
我答:书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秋姑娘是用枫叶给它们写信的。
小朋友焦急地申辩: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问秋姑娘用什么笔来写的?
另一位小朋友问:老师,我想知道秋姑娘到底是人还是神仙?
面对这两个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我先是脸儿一红,随后又若无其事地搪塞了一句:课后老师再告诉你们吧。随即又将小朋友们拉回了自己的教案。
课后我经过认真地反思,心里很后悔,试想:如果我能抓住这两朵智慧的火花,生发开去,创设情境让小朋友们在读书过程中表演、想象、对话从而使他们明白:真情、爱心、关怀就是秋姑娘手中的笔,秋姑娘是善良、美好的化身。那该有多好呀!
虽然这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但它对于鲜活的课堂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课堂活动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它不是封闭的、预设的,而是开放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更是生成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不同个体经历与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乃至失误、灵机一动等等,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可能,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闪光点,如果能被教师抓住并很好地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具有积极的价值。课堂上只有当学生个性飞扬,当“意外”纷呈时,才能谓之鲜活的,生成的,动态的!所以教师要真正地转变自己的观念,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蹲下身子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自己融入他们之中,以满怀期待的“童眼”去期待一次次精彩的意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动态课堂:活于“生动”的情境
语文课要有人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事实上,任何一篇传世之作,无不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凝聚。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实现动态生成,教师必须不断地创设情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达,善于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
总之,教师除了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发展方式的可能性,还要源于课堂的积极反思,相信就能使课堂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