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模型与特殊儿童的评估与补救(1)(2)
2017-08-22 01:23
导读: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概括戴斯等人对这三类特殊儿童评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计划过程是智力落后的最严重的缺陷。注意力缺陷障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概括戴斯等人对这三类特殊儿童评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计划过程是智力落后的最严重的缺陷。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学习困难群体之间的差异与特定的过程缺陷以及缺陷的范围有关。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个体在几个过程上会有缺陷,最显著的是注意缺陷,而学习困难个体的缺陷可能在计划、同时性或继时性加工的一个环节上。由于计划和注意唤醒这两个功能单元的密切关系,计划缺陷对注意功能的影响要大于对同时性和继时性过程的影响。
三、PASS补救计划对特殊儿童缺陷的补偿
评估远不是目的,评估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以利于他们的发展;是为了能够“挖掘”出他们的缺陷所在,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缺陷。PASS模型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它有坚实的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研究的基础,也不仅体现在能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评估和鉴别各种类型的特殊群体,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对特殊群体的缺陷进行补救的框架和计划。根据PASS评估系统鉴定儿童可能存在缺陷的一个或多个认知过程,这是第一步骤,然后是明确将要提高的学业目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PASS补救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补救训练的计划。比如,戴斯等人从言语继时任务和Stroop测验中鉴别出,阅读困难儿童主要在继时性加工方面存在缺陷,同时还涉及到较少程度的计划和同时性加工。有了这个认识,就可以给阅读困难的儿童制定合适的补救计划。PASS补救计划,总共要选取8-10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普遍”过程训练形式和一个与内容相关的“过渡”形式。每一个任务都有三种难度水平:从一个水平到下一个水平至少要求前一水平有80%的成功率。整个计划需要15-20个小时,每周一或二次,跨时12周以上的时间。戴斯等人根据其独特的评估系统和补救训练计划,在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结束语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仅应该体现在正常的儿童群体,更应该彻底贯彻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殊儿童的异质性要远远大于正常的儿童。正确评估是实现“因材施教”思想的前提。基于目前对智力落后、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障碍个体的评估中存在的问题、PASS评估系统的有效性以及PASS补救计划实施的成果,可以尝试在我们中国引进PASS理论。事实上,PASS模型提出者最初正是以特殊群体的评估和补救为理论出发点的。
参考资料: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36、819页。
2.J.P.Das、J.A.Nagelieri、J.R.Kirby,Assessment of Cognitive Proccesses——The
PASS Theory of Intelligence,Allynand Bacon,199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