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无意识教育(1)网(2)

2017-08-24 05:13
导读:三、无意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如何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使它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三、无意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如何发挥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使它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增强教育主体的人格感召力

人格指的是人的品性、道德情操、修养境界等,教育者的人格是他们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综合品质。它能够成为无声的命令,规范教育对象的言行并引导他们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教育者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增强人格魅力呢?首先,教育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品行以及对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表明:教育者自身的道德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应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内在要求,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渊博的学识教育人。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批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掌握丰富的信息量,并且独立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都很强的知识群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用自己的学术成就给受教育者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才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将他们引向神圣的科学殿堂。最后,教育者要以模范的言行引导人。教育者发挥人格的力量影响教育对象,最关键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实践自己所提供的先进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如果教育者教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言行不一,人们则会对他的说理产生怀疑,乃至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言传身教是教育者始终要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这也是做好育人工作的根本。

(二)增强教育内容的渗透力

无意识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与感悟,它主要是以间接渗透的方式进行。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教育者要寓教于乐。教育者要将教育内容寓于集知识性、趣味性、游览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中。如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等,使人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力的主要途径。其次,教育者要寓教于文。文学艺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感染力强等特点,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将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学艺术形式中,如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通过文艺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所表达出来的情中之理来打动人、感动人,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教育者要寓教于学。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每一学科的教育者都有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为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课教学中,教育者要将与人文学科知识直接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输给受教育者;在自然科学的专业课教学中,教育者要在讲述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外发展概况时,对受教育者进行革命理想和献身事业精神的教育。

(三)增强教育环境的熏陶力

列宁曾明确表示:他不赞成使用“精神鞭子”把人们赶进天堂,而主张将政治主张、理论学说等作为一种思想信息传递到人们中间去,使人们通过在环境中的实际感受以及环境周围事实的验证,产生对它们的信任感,进而接受这些思想信息。我们所开展的无意识教育正是通过所设置的教育环境氛围实施的。一方面,要增强物质教育环境的熏陶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是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人,没有脱离物质环境而孤立存在的人,人无时无刻不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能令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心旷神怡,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反之,如果在一个肮脏杂乱的环境中,人们就可能精神委靡,且乱弃杂物、随地吐痰的行为很难杜绝。可见,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一种物质环境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更是一种具有教育作用的教育性环境。如在美国随处飘扬着美国国旗;旧金山的主要街道上大多以华盛顿、林肯等重要历史人物命名;像国会大厦、白宫、国会图书馆等规模宏大的场所集中体现着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天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样的物质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任何自然景观并非是毫无生命和感情色彩的存在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以及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其直观性与超语言性能对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增强精神教育环境的熏陶力。恩格斯在给拉甫罗夫的信中曾说:“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我们主要在其中活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精神环境是一定单位、组织的价值体系中内隐的、深层次的东西,主要是指单位、组织的历史体统、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等。它以暗默的、潜隐的方式对人们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等以无形的熏陶和感染。健康优良的集体心理环境有利于缔结人们积极向上、友谊合作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融洽、民主、友好的人际环境和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因此,我们要善于创设和培育良好的集体精神环境,大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育人资源,使它如明媚的阳光围绕在人们周围,促进积极、健康、文明行为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著,滕守尧等译.弗洛伊德文集·性爱与文明[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65页.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第25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2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