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课文是基础、是根本,中考阅读题虽然题型千变万化,选材天马行空,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才能以不变来应万变。课堂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注意重点突出,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贯穿始终,比如:整体阅读怎么按步骤进行;比较性阅读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求同还是求异;说明文速读方法与技巧;议论文怎样找论点;如何找关键语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进行旁批……而且一堂课教师讲多少并不是目的,而学生掌握多少才是关键。注意及时反馈。讲、练结合,争取当天讲评,不要拖延。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阅读体验与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我们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让学生有阅读的享受,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才会有积极的个性的解读,才会有深刻的情感的体验。读书受益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向学生分配任务,使阅读变成一种负担。
3、以活动为契机,给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语文实践活动、课前说话训练、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读书笔记展评、办手抄小报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随时展示读书的成果,交流读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的行为。
4、拓展阅读空间,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从初一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增强阅读能力。
5、以训练为主线,让实践出成绩
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训练、实践、摸索、感悟、总结出来的个性技能。精选阅读材料,坚持每课设置2—3篇阅读训练文章,使用好《语文报》、《阅读黑马》《课外名著阅读》等资料,课堂配置巩固活页阅读训练题。我们坚信只有实践,才能形成能力,才能取得成绩。
中考复习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
1、时间安排:为期三周,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个专项。各为一周。
2、选择材料:《指南针》、《冲向满分》相关练习,配有专项阅读训练题。
3、方法指导:每个阅读专项先明确考点,讲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堂进行片段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然后布置课后作业。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及时批阅练习、试卷,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辅导。
4、语文复习的时间保证:每天至少每班两节课,周六、周日每班每天三节,晚自习一节辅导。学生必须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
5、模拟考试组织严密,答卷要求与中考看齐(书写工整、规范、美观,答案追求尽善尽美,语言简明、得体,层次分明)。每次模拟后都要及时阅卷,分析,总结,反馈,查漏补缺。
6、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阅读要从本校、本班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要面向差生、关注偏科学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其次,要要面向中档学生,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使他们减少常规题失分太多。再次,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答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答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得分率。
7、备课组教师协同作战,从主题的安排、材料的选取、试题的拟命等都要明确分工,具体要求,各负其责。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够交流、互动,共同提高,事半功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