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就业与再就业(1)(2)

2017-09-12 03:28
导读:2.学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和谐学校的另一重要特征。所谓学校公平正义,意味着公平和正义在学校中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学
  2.学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和谐学校的另一重要特征。所谓学校公平正义,意味着公平和正义在学校中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一个公平正义的学校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在学校内,不论会么人,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所谓学校诚信友爱,意味着学校中各类主体能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和谐学校”的道德基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使学校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增加学校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总之,和谐学校应是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够正确处理学校各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矛盾,使教育、教学和管理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实现正气上升、制度管理号隋感管理的有机融合的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组织。
  
  3.学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和谐学校”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学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和谐学校”在生成状态上展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所谓充满活力,意味着在学校中一切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和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所谓安定有序,意味着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职员工安居乐教,广大学生潜心于学,学校保持安定团结,成为运行安定有序的组织和机构。在“和谐学校”中,学校的各种利益之间存在一种协调机制,能够维护和保持学校各阶层及各方面利益处于一种协调、稳定、平衡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学校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文明的环境。在内部,学校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心理上能够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使学校中人与人的各种交往能够在文明友善的环境中进行;在与外部的互动关系方面,学校能够为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和谐学校”应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和谐学校”的实践构建
  
  1.必须以法制作保障,实行制度管理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国,牢牢树立依法执政的观念。在学校教育方面,要构建“和谐学校”,同样必须要求以法治教,通过加强相关法制的建设与切实的执行来保障学校环境、学校决策、学校管理、学校办学的“和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6)、《未成年保护法》(1991)、《教师法》(1993)、《教育法》(1995)、《职业教育法》(1996)、《高等教育法》(1999)、《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等教育法律、法规,但由于部分教育法规制定时间较早,而另外一些必要的法律没有相应地健全起来,使得现行我国教育法制尚难以适应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在当前,除了应加快对《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进行修订外,还必须加快《学校法》、《教育投入法》、《教育考试法》、《终身学习法》等一些新的教育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制定,做到“有法可依”。另外一方面,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管理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执法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法律的作用,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发挥教育法律的保驾护航的作用,用法制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为“和谐学校”的运作保驾护航。在微观的学校层面,要构建“和谐学校”必须实行人心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实施“人本管理”
  所谓实施“人本管理”,就是一切管理、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是一个普适性的理念,它不仅是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学校”的指导理念与原则。在学校中,实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团结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在学校决策方面,实施“人本管理”意味着一切学校决策必须要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理念,以最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切实保障和维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权益,突出管理的价值属性。在学校常规管理方面,体现“人本”意味着一切管理必须从人出发,充分依靠人、重视人,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学校“场域”中“人”的生存和发展。在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活动中体现“人本”,意味着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必须视学生为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权利、人格和个性需要,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把尊重、提高、发展学生作为一切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他们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总之,实施“人本管理”要求学校一切活动必须以师生为基础、动力和目的,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提高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一切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体现了对人主体价值、人的历史主体地位、作用的科学认识。只有实施“人本管理”,才能把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推向新的台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与学校—家庭—社区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与学校—家庭—社区关系既是“和谐学校”的重要体现,又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必由之路。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才能启动全校师生的力量,获取学校外家庭、社会力量的支持,为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师生关系方面,“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和顺利完成教育活动的根本。只有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和睦共处,使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量的完成,使学生在学校中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干群关系方面,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管理者应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每一个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同为学校发展锐意进取,为创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学校环境贡献力量。在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方面,以家、校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学校”必须使三方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在家、校关系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进行家访)、“请进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仅可以增进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家庭的了解,还能够吸引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从而最大限度消除误解,增进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在学校与社区关系方面,“和谐学校”构建必须与社区、社会相和谐,努力与社区各部门包括兄弟学校搞好关系,使学校贴近、融入社会,为学校发展争取最大支持,使学校工作走上健康的快车道。总之,只有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快速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彭泽平
上一篇:如何引领学习困难学生走向成功(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