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建议(1)(2)
2017-09-22 05:57
导读:四、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内学时:72学时 (二)教学媒体介绍及使用说明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课堂传授、作学生的顾问和向导为前提,引导学生
四、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内学时:72学时
(二)教学媒体介绍及使用说明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课堂传授、作学生的顾问和向导为前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领会和掌握学科内容,使学生的业余自学置于更为主动和完善的教学环境之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课程教材作为主要媒体, cai课件、上机辅导、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1、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课程教材建议选用教育部统编的《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该教材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教材,力求在一本书中综合体现的特点和要求,努力使其成为适应学生需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的教材。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
2、上机辅导
为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将安排1:1的课时上机辅导,以配合教学进度。
3、cai课件
cai课件主要是学习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是助学的有利工具。
(三)教学环节
1、课堂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上课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课程教材、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辅导,负责教学答疑并按统一的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上机实验
本课程实践性强,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安排好上机时数,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为此,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举一反三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网上学习资源
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学习资源 ,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cai课件,同时推出网上教与学讨论、电子邮件答疑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4、作业及考试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本学期学生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4次作业,否则不能参加学期末的期终考试。集中安排4次作业,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并有详细记录,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防止送分、人情分情况的出现。
五、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1、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建立服务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环境。
2、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注意学科发展动态,熟知财经法规,特别是与会计学相关的法规。
3、提高教学质量。受课时限制,要求讲授内容要“精”,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讲清课程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运用,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博览财经类的书刊,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4、通过各种可能的媒体(电话、e—mail答疑等)提供学生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5、教师要按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按时、认真布置作业,在批改作业时,要加注评语并有详细记录,此外,还要进行作业讲评,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六、对学生的建议
1、认真阅读教材
学习有许多环节,但是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只有通过阅读教材环节,我们才可以真正地掌握课程内容,其他学习环节才能进行下去。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教材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教材中做旁注、或把某一章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整理归纳出来,以便日后复习时使用。
3、认真独立完成练习题(四次作业题),做好上机实验操作。
4、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直接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电话、e—mail、bbs答疑等方式,向教师求教,以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与授课教师交流与沟通,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