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探讨(1)(2)
2017-10-08 01:51
导读: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观念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在教育被作为产业来经营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学教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观念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在教育被作为产业来经营的市场经济时代,大学教育观念的倡导与树立是极其关键的。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对青年的塑造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立足于社会的特定技能,而且要唤起青年人对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无限兴趣,并赐予他们对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大学的理想和观念对青年人的成长起着很强烈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如何求真、求善、求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能够领悟学习的真谛。
(二)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着眼将来,立足全球
市场,改革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在办学思想上创新,彻底转变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传统观念,把大学的目标定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好,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要有开放的理念,从宏观的视角考虑教育教学问题。要向国际开放,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要向社会开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
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起点方面,因材施教,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代写医学论文培养模式多元化。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终点方面,为学生的毕生发展,为学生在社会上成才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要素的课程体系
首先,加大基础课程的学分,强化学生对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应当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总学分,多留给学生一些自学、独立思考、参与实践的时间。第三,优化专业课程内容,鼓励开设具有综合案例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减少以课堂对照教材进行专业课讲授的课时量,将专业课讲授内容融人实例教学。第四,增加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选修课。第五,在专业课与选修课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市场、国外企业实践相关的课程。第六,设置学生自主实践内容,并将学生自主实践结果作为课程的一定量计人考核,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与创新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五)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创造性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最大束缚,就是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在教学中要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应当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重视现代科技对教育的支撑作用,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手段问题,它同样会促进教育观念、内容的更新。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六)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社会实践新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是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逾越的条件。当前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不断鼓励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融人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了解国情,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学习和工作,将创新运用于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环境,将创新能力融人到一种惯性的理性思维中,达到“约定俗成”的效果。
(七)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个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珍惜个性,培养个性,是现代创新教育的重要使命。每个受教育者走进学校接受教育之初,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虽然这些个性多有天赋的特征,但这种个性是未来创造性的萌芽。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以受教育者身上富有活力的个性为不规矩,而要把这种个性作为未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创新教育珍惜受教育者个性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珍惜和保护受教育者的个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张林.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和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0).
[2]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3]翟虎渠.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学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4]朱勇.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5]葛岳静.以教育创新的视角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6]周绍森.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