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缺陷及解决措(2)

2017-11-06 02:33
导读:二、更新理论的建议 1.“教研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工作者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者,其中科研工作者是侧重于

    二、更新理论的建议

    1.“教研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工作者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者,其中科研工作者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维护,他们主要依靠、科研著作等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间接传播者,而教师则是通过课堂教授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研工作者不但要为马克主义理论为上,而且还要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联系,多做研究,从具体教学活动出发,完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意义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要转变“课”的思想,教师自身也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开展科学研究。

    2.尊重个性、培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

    大学生是成员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今后的事业和生活,同时也是开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大学生在同龄群体中,他们的精神气质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具有冒险精神,但同时也存在人格不健全、分析能力差、社会阅历浅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正是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为基础,教给大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方面要关注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要教给学生“怎么办”“授之以鱼”,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严肃性和抽象性,又要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如分析时事、巧用成语典例等等,使枯燥的教材和生硬的原理变得具有“趣味性”,诱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3.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现象为基点,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内容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授是从教材出发、由理论到理论,前提仍以原理的灌输,这样必然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而成为空中楼阁,但恩格斯早就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是大学生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大的舞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灌输的同时,也要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为大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具体且生动的社会素材。由此传播的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点,以社会实际生活为背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分析社会现象,讲授过程中要深人浅出,从而进一步形成一套科学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时候,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如危机、大学生就业、城乡差异等等,使高深莫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社会问题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内容,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春永驻。

    4.拓展传播渠道

    科学而高效的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以课的形式进行,课上和课下是课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要采取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教育路径,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一是课上:课堂是抓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关键阵地,在课上以理论学习为主导,以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渠道;同时也要坚持课堂的开放性,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会、学术讲座等其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同学从生活真实现象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具等等,使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声音、图像等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二是课下:课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课下实践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要有:社区调查、革命圣地参观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校报等学校媒体,扩大传播范围。只有通过课上多样的理论学习方法和课下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全方位的传播渠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源远流长。

上一篇:浅论“原理”课的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