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2)

2017-11-12 02:17
导读:及时有效的监督十分困难。而网络主体则是利用网络同社会发生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以网上言行对他人产生影响。即便说,网络道德是一种私德,那也
及时有效的监督十分困难。而网络主体则是利用网络同社会发生着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以网上言行对他人产生影响。即便说,网络道德是一种“私德”,那也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做到“慎独”。走进网络,网络主体做些什么、说些什么,都是其自身灵魂的真实写照,是对主体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评判。青年学生要响应《纲要》的号召,争做网络道德的模范,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从我做起,自尊自律,文明上网。所以,我们要着眼于主体道德意识的确立和增强,教育青年学生“以人为本”,学会思考人性、道德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在道德领域中人是什么?我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促使他们以人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分析问题,在网络主体行为中恪守人类基本的道德准则。要让青年学生知道:在网络上,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与机器、与电脑、与符号打交道,但实际上,是在与一个个同我们自身一样的活生生的人交往,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维护网络秩序、制止网络不道德行为,应成为我们共同遵守的准则。青年学生应不断增强主体道德意识,努力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恒久的道德理性。人类创造了网络技术,但要警觉人本身的“异化”或“主体失落”,人绝对不能成为自身创造物的奴隶和牺牲品。

  第三,坚持辨识为主、灌输为辅,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网络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使得道德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道德教育具有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性、价值观念的纯粹一元性、方法上单向灌输等特点,这在相对封闭的德育环境中颇有成效。但网络社会呈现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开放性,加之迄今为止对芜杂的网络信息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筛选过滤和有效控制,大大增加了青年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难度。网上的不良信息、错误信息极易侵蚀青年学生好奇心强、鉴别力弱的单纯的心灵,可能造成他们思想的茫然波动、价值观念的无所适从、道德理念的善恶混淆等。网络信息的良莠并存进一步凸现了对青年学生培养辨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网络道德教育中要坚持以道德辨识为主、以道德灌输为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灌输,告诉他们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青年学生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集体会诊”、分析识别,组织开展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会等,努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辨识能力。通过道德教育,使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克服感性冲动和道德理念冲突,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能够选择并确定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践履科学的道德理论,拥有规范而高尚的道德生活。
  第四,坚持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使青年学生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网络的开放性改变了青年学生的生存环境和道德环境。网络开辟了“非熟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呈现的是少有人干预过问与管理控制的道德监督机制因此,在他律条件下被动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大学生可能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并和既有道德发生激烈的冲突。所以,网络呼唤着人的道德自律,需要主体自觉地内化道德规范而形成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道德行为体现的是人的自我的人格尊严与道德觉悟,而不是受外部必然性和人的自然本能所支配与决定;二是指道德行为是立足于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主宰的结果与表现,而不是外力的限制或是由于害怕惩罚和恐怖而屈服于道德命令。道德自律的形成固然包含着道德观念的接受和内化,更主要的是道德行为已经成为道德主体的自觉的自我选择,已成为主体的自我意愿。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要达到完全的自律是脱离实际的,适度的他律是必要的。但是在大学德育中,不应满足于他律的成效,应当着力推进两个转化:一是推进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二是推进浅层次的道德自律向深层次的道德自律的转化。具备深层次的道德自律才能在个体作为网络主体时抵御庞杂的网络信息的非道德与反道德的侵蚀,保持道德自律的稳定性、有效性。只有这样,当代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才能肩负起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任。

上一篇:简论做好教育信息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