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导师如何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管理(2)
2017-11-13 02:22
导读:大部分研究生都具有优良的创新潜质,但需要学校和导师提供环境,及时、适当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优势,不要埋没其自主创新和
大部分研究生都具有优良的创新潜质,但需要学校和导师提供环境,及时、适当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优势,不要埋没其自主创新和自行研制的能力。由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经常接触,所以可以布置创新设计题,面授机宜,让研究生在实验室或到企业去从事设计、调试或研制活动,教师定期检查情况并指导他们及时将研发成果写成论文。另外,导师也可以让部分研究生进自己的课题组,手把手地传教,面对面地讨论,既在教师搞科研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从源头上遏制了学生“创新设计无所作为,为写论文而抄袭完成”的弊端。
(二)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个性
健全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实为研究生教育中抑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对策之一。中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为:“修课学分 发表期刊论文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这与近几年来教育部提出的“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力,造就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格格不人,因为前者忽略了研究生个体的创新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过程,给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带来困惑和遗憾。更有甚者,在此现行教育模式引导下,导师对学生的关注过于依赖学习成绩及学术论文是否发表或通过,而不去关心他们的论文是怎样产出的。此教育模式不但鼓励了学生的片面发展,而且压抑了创新潜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现在已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倘若一个由缺乏学术道德和自信心的人组成的社会,与一个从攻读研究生开始就发奋学习,尊重自我、学术个性十足的人组成的社会去竞争,难以想象前者会战胜后者,这难道不是前者自己制造了道德品质败坏的郁闷和困惑吗?基于此,导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培养研究生创造力和创新个性的规律。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管理改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学术规范化措施。除了导师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外,研究生院(处)和学位办要与导师一道,采取学术规范管理上的一系列措施。在加强学术道德管理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由于中国学术界自律的软弱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缺位,虽然依靠新闻媒体进行监督起到一定作用,但却无助于理清学术不端的根源和依法治理,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以使研究生不敢贸然学术造假。
例如,美国研究生一进校,学校进行人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告诫他们,抄袭被视为一种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轻则媒体曝光,重则开除学籍,甚至会被要求承担法律责任。又如美、英、澳各国尤其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把《研究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