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关键(1)(2)
2017-11-13 05:10
导读:第二 改造教学习性是保障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可以得到理论解释的结论 课程改革不同于自然发生的课程变革,它的基础是价值观念的
第二 改造教学习性是保障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可以得到理论解释的结论 课程改革不同于自然发生的课程变革,它的基础是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和方向调整,涵盖了课程内容的演变、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无论在哪个方面,课程改革最终都会落实到教师的教学问题上来。“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舞教师参与,教师不能游离于教育改革,只有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负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课程改革必须与教学变革协同进行,才可能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求得课程改革的成功;反之,如果得不到教学的支持,不能实现与教学变革的互促共进,任何理想主义的课程改革最终会归于沉寂或流于失败。 教学变革受制于许多因素,教师的变革是教学发生变革的一个基础条件。教师的改变又包括不同层面的变化。其中,教学习性的改变或许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因为教学习性是教师内隐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会下意识地生成教学实践行为,它使得教师过去沉积在感知、思维和行动中的经验,复苏为鲜活的现实存在,并长时段地生成未来的生存经验和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既不可能总是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也很难从理智上自觉进行反思。因此,如果教学习性得不到改造,教师就会无意识地抵制与教学习性不相融的课程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即使在外部推进下,教师也可能会使用新的教学材料、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以及学会用新的理论话语阐释教学理由和解释行为根据。但是,此时的教学只是发生了一种“表层的改变”,是一种在旧的教学习性支配下的教学表演活动和自我宣传活动,在教学形式创新的背后失落的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的精神。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新课程下
小学作文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