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新教材(《科学》)的思考(1)(2)

2017-11-14 02:46
导读:所以,第一个问题,我谈谈对教材的看法。教材和课本应该是不一样的,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素材,是提供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谈谈对教材的看法。教材和课本应该是不一样的,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素材,是提供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那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你自己想办法能够达到你制定的那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材上是应该体现的,但是,不是说教材上所写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求我们的老师照本宣科。所以,我希望将来大家拿到了《科学》教材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基于这个思想,我们教材编得很灵活,给你一堆材料,提供你一堆材料和思路,让你去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我们的理念,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转化为教材时,就已经有很多流失。什么意思?比方说,我对科学课的理解,或我对科学课程的理念写成书,编成教材时可能只体现了50%,还有50%在教材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经过这次编教材,我发现困难之大,无法把我们所理解的转化为教材,流失了50%。大家在拿到教材之后,你再转化为课堂教学,可能还要流失50%,还剩25%。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每一次的转化都有可能有信号的流失,都有我们理念的流失。当然如果有的老师,他不完全被教材束缚,那么,他就有可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他的教学就高于教材,很可能把我们流失的那一部分弥补回来一部分。假如我们的教材只表达了50%的理念,那么你在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能就加上20%,就变成了70%,那你的课就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我把它叫做教材,而不把它叫做课本就是这个意思。第一个问题,先说了关于教材和课本认识的不一样,所以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这是郝京华教授经常说过的一句话。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无声胜有声 快乐教学
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
上一篇:论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