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1)(2)
2017-11-16 01:24
导读:1. 不知恩。对于家庭、社会、国家所给予的各种恩惠全然不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给他的,不需要回报,缺乏基本的对“恩”的认识。如怨恨父母,亲情淡
1. 不知恩。对于家庭、社会、国家所给予的各种恩惠全然不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给他的,不需要回报,缺乏基本的对“恩”的认识。如怨恨父母,亲情淡漠。某些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就自觉低人一等,并产生怨恨情绪,对父母产生不满,进入学校后故意与家人疏远,很少与家人联系。
2. 不感恩。虽然知道是恩惠,但心中却很淡漠,缺乏感激之情,没有实现从知恩到感恩的飞跃。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受个人资助念完大学的学生从不与资助方联系,连封
感谢信也没有。部分贫困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当获得资助时毫不感激,对于学校的各类补助都急于争取,认为应当无代价获得,甚至有“舍我取谁”的想法,却从不曾想到国家、社会、学校为了给予他们补助需要做多少的工作,花多少的心血,不曾想过是否还有更需要资助的同学。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普通高校二级管理模式运行中权力让渡思考
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