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提高全社会经济素质的重要途径(2)
2017-11-16 06:46
导读:我国公众在毛泽东时代,以各种形式学会了按计划经济做事,可以说计划经济深入人心,而市场经济普及远远不足,使经济改革阻力增大,因此,社会公众
我国公众在毛泽东时代,以各种形式学会了按计划经济做事,可以说计划经济深入人心,而市场经济普及远远不足,使经济改革阻力增大,因此,社会公众必须加快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具备较高的市场经济素质,才能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
2 经济教育是提高社会公众经济素质的重要途径
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各种知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行业———教育行业。通过教育,人们把先人的知识一代代传承、积累下去,让现代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攀登知识高峰———知识创新。经济知识的传播也不例外,面对中国广大公众经济知识匮乏,经济观念落后,跟不上国家宏观经济思路等现状,改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经济教育。
由于经济学是观察、解释、指导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是从业人数最多、报酬相对丰厚的实用学科。它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非常容易理解、学习和掌握,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并不是专门学经济的,却做得很好,主要原因是他们有自主学习经济知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营发展之道。但大多数普通公众很难具备这种出类拔萃能力,需要一种力量推动促成,经济教育担当这一重任,同时经济的易接受性,又使经济教育切实可行。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过短,中国企业的市场经验较少,还形不成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如果走西方经济发展的老路,中国市场化道路会非常漫长和艰险,世界经济形势也不给我们这样的发展机会,那么,要普及经济知识,不妨先学习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提高公众的经济素质,洋为中用。我们的目标是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先学习后批判,寻求中国自己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是我国经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社会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促使经济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起来。最正统的方式就是学校教育,它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推广经济理论;最广泛的经济教育方式莫过于广播、电视,通过声音传播经济知识,不论有无文化背景,均能接受;其次是报纸、杂志等,可以是专业经济报、经济
期刊,也可以是大众报刊的经济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办在职培训班,加强经济知识教育;网络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总之,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
3 对不同社会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经济教育
自从1840年打开国门那天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学习西方经济的艰辛历程。1994年,北大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它培养的学员现已在中国市场经济浪潮中茁壮成长,成为中国企业的中流砥柱。但高校的精英教育毕竟人才有限,要带动中国经济全面走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靠他们远远不够,迫切需要经济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