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3)
2017-11-17 01:21
导读:建国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以俄为师”、“独尊苏式”,对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理念强调大学为社会主义国家服
建国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以俄为师”、“独尊苏式”,对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理念强调大学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服务。随之而来的1957年的反右斗争和文革十年,使大学理念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杨东平在《大学精神》一书的序言中说,高等教育在文革期间堕落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时既有“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这样的荒唐,也有“大学就是大家都有来学”的荒诞。韩延明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文革中知识分子惨遭迫害曾有过一个统计与描述。经过文革的破坏,中国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理念可以说荡然无存,甚至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上所持有的知识自由的傲骨也遭遇了“粉碎性骨折”,大学的独立性受到了削弱,大学的权利被忽视,大学缺少了兼容并包的大度与灵性。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塑大学理念、恢复大学传统成了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自主办学、建立学术委员会等内容写入了高等教育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校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大学教授的地位有着显著提高,学术的环境与氛围有了较好的改善,知识分子的强烈使命感使高校师生们又一次成为时代精神的塑造者。尽管这种思想解放、学术自由还不够彻底,但毕竟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片广大的空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