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帮困助学多维网络的构建(1)(2)

2017-11-30 05:43
导读:2 现行帮困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以经济资助的简单方式为主,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 现在的帮困助学体系以“贷、奖、补、勤、助”为主要内容,其目的

2 现行帮困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以经济资助的简单方式为主,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
  现在的帮困助学体系以“贷、奖、补、勤、助”为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以缓解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为主。这种“授之以鱼”的简单帮扶方式,缺少帮困与育人的结合,虽然使得困难学生略解燃眉之急,但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却没有改变,依然很难适应将来激烈的职场竞争,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摘掉“困难学生”的帽子。
2.2 较少注意困难学生的主体性,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
  帮困的通常做法是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将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机会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不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某项帮困助学措施,并结合学校总体状况制定自己的帮困助学计划。这种模式,淡化了学生本人的主体意识。结果是:一方面,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一些困难学生渐渐对助学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帮困助学时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反而变相助长了“助烟、助酒、助玩、助乐”。
2.3 帮困助学工作的前瞻性不够,未能及时阻止心理困难、行为困难恶化
  对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普查和救助措施不力,对经济困难学生伴有的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认识不够、估计不足,没有建立完整、全面的困难信息档案,缺乏及时的个性化辅导,直至表现得极为严重时,才开始相关手段和方式的介入,已经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使得原本可以挽救的学生出现退学、就业困难、甚至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高校课程体系市场化设置方法论
中国高教在WTO门前徘徊
上一篇:中学政治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