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理论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
2017-12-12 02:56
导读:不协和音响的性质能否给人的心理以完满感,能否保持欣赏者心理活动之平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获得成就感,在课
不协和音响的性质能否给人的心理以完满感,能否保持欣赏者心理活动之平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获得成就感,在课堂上逐渐由“客人”变成“主人”,由“被动”变成“主动”,不断自觉地寻求各种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出创新精神来,笔者要求学生在了解和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不协和音程、不协和和弦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发展、变化着的,我们应遵循客观事物无一不是在对立统一这一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发展变化的。从宏观意义上讲,不协和终止和弦当具有不协和因素集于同一或单一和弦之中的特性。这就如同微观物质世界中的细胞,即便是矛盾的,它们也绝对地统一于某个相对“整体”之中,这也是运用“相对论”观念分析当代音乐作品的组合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平衡美学原理是长期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这一美学理论在音乐艺术中可谓体现得相当完美了。作曲家对终止性和弦的创造性应用,除了力求符合现代美感需要而外,也在努力体现作品整体和声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情感风格的完善方面,目的是想达到两者间的和谐统一。总之,终止和弦观念的扩展当是作曲家头脑创作意识的
哲学观、艺术观之张扬,也是他们美学意识不断觉醒的体现。他们学会了用宏观的哲学思辨方法和审美眼光去审视整个艺术界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之发展。站在文化与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深刻地反思着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从而努力去挖掘新的审美潜能,以展示当代人新的审美心理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内容。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终止和弦本身的结构复杂化,以及它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大量应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算长,对这些终止和声应用观念的扩展还是有限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快了教学进度,而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模式。例如,有的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图表法将和弦功能与典型的作品进行联系记忆,有的学生运用比较法记忆和
声学知识,……。通过分析,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