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改革的思考(2)

2017-12-15 05:56
导读:二、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价值多元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诸多的冲突和挑战也是由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

  二、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价值多元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诸多的冲突和挑战也是由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在此,笔者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如下。
  (一)传统德育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要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合作日趋加强,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人格特征,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以“书生型”为主,具有内向、谦虚,长于逻辑思维,重义轻利、不善交际等特点-这些虽然对于掌握科学知识,深入钻研书本有—定帮助,但限制了他们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如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书生型”模式的教育基础。现代社会更需要思想开放、精神独立、讲究合作的新型人才。过去高校德育一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湮没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狭隘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而大学生自身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走出书斋,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性,商品意识、价值规律以及合理的利益观念逐渐成为其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面对上述变化,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倡导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如新型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对此却缺少应有的回应。
  (二)强制式德育方法与学生主体需要不相符合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传统德育方法是强制式的,即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通过由教师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唯一价值准则的方式进行。这一崇尚一元化的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仍以此种方法从事德育工作似乎就难以奏效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主体需要大大增强了。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的选择。学校德育不可能无视社会的复杂变化,强行向大学生灌输其中任何一种价值观念。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异常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他们对绝对化、结论性的观点常常产生怀疑,他们大多是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乐于接受新思想。正是受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的驱动,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突显自我价值的舞台。当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强制式的德育方法,忽视了学生强烈的主体需要,阻碍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道路。

下一页

上一篇:高校扩招及教学评价对图书馆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