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改革(1)(2)
2017-12-21 02:13
导读:(三)应积极关注教材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高校均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的力度,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关注国家规划教材和高水平教材的编写,
(三)应积极关注教材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高校均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的力度,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关注国家规划教材和高水平教材的编写,有条件的教师更应争取参与。
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而应该在适当保留并完善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由知识传授型向多元立体化的转变,实现融技能、鉴赏、现场展示相结合的多元立体教学。对较高水平的学生,还可展开研究性教学,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条件。
(一)综合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音乐
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许多教学法均注重教学形式的综合。如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与
舞蹈、动作、语言的综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注重每门课程本身不同形式的综合。到了本世纪初,综合性教学方式更为普遍。如德国黑森州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就专门提出:除聆听和表演音乐以外,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以下几种:1.在图画中和用图画与音乐打交道(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象,接受所听的音乐形象化的联想,用图画将音乐的结构和元素表现出来);2.在身体律动中和用身体律动与音乐打交道(律动游戏、情节表演、哑剧表演、舞蹈等);3.在语言中和用语言与音乐打交道(讨论音乐、写诗文说明音乐、将音乐转化为语言、将语言转化为文字等)。Jerome J Hausman在他的《Arts and the Schools 》中谈到:“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教学形式的综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渠道,发掘学生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立足传统,向现代迈进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程与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类理解、接受知识的模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传统施教方法中,知识的传授注重循序渐进,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其局限性,音乐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音乐欣赏课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握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要留给学生需要的思维空间。除了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文件辅助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应多以小论文的形式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到图书馆、internet 上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讨论;或是利用
校园网络中教师的网站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他们独立性、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扩大对外交流,追求教学实效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公共艺术课之间的交流不深入,与学校其他主体专业之间的交流不充分,校际之间的交流不频繁,与国内社会文化及国际间的交流更为稀少,在对外交流上突显出相对的自闭性。这既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自身的活水流动,不利于服务社会,也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音乐艺术教育处于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前沿,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应积极开展与其之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综合,不断吸纳音乐艺术的最新成果,吸纳普通高校自然学科、人文学科以及音乐专业院校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成果和经验,才能源源不断向学生、向社会传递和渗透它的精神、思想。在这种吐纳的过程中,音乐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教育与其对象之间才能形成双向回流。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徐皖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艺术类大学生公共文化课学习策略初探
激活
美术课堂 提高欣赏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