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2)

2017-12-21 04:49
导读: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思,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视 ;以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容、观点和做法必

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思,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视 ;以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容、观点和做法必须予以肯定;问题集中于思想品德课如何从当前社会实际和学 生实际出发,重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 的主体性充分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二、对学生“主体性”样态的认识
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人作为主体而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 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不少专家曾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加以概括。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 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 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换一个角度讲,人的认识的主体性 ,一方面是在对外部信息的能动选择上,表现出自觉性、选择性,即以一种积极选择和参与的姿态,主动地适 应和应付客观世界,接受外部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即独立 思考,求新求异,想像丰富,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无疑是一个人求知、做事、生存、做人 不可缺少的品质。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开放、多元及广泛交往的生存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形势,都要求 重视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做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
然而根据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 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具有主体性。换言之,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发 展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淡薄,作用于客体的能力有限,应该说还只是一 个发展中的主体,待开发的主体,是处于一种未定型的但朝着一定方向、沿着一定规范前进的状态。之所以如 此,首先是因为学生主体性受其身心未成熟状态的直接制约,是在一定监护引导或规范下发挥出来的有限的主 体性。其次,学生与认识客体发生的对象性关系是经过课程、教材和教师为中介的,是间接的,而学生赖以发 展其主体性的活动与交往,又是由特定的教育环境促成的,即“似社会”而又“非社会”的。其三,学生主体 性发展过程中总有若干矛盾交织,如能动性与受动性,自主性与依附性,创造性与模仿性等等,这些矛盾的发 生和转化,构成学生主体性的特殊样态。就以自主性来说,儿童的自主性既是可贵的,需要尊重;也是可塑的 ,需要引导;同时又是脆弱的,需要保护。我们在尊重其自主意识的同时,又要有目的地锻炼提高其自主、自 理、自控、自治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主体性是需要培养和提高的,引导、保护、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教 师的责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活动与交往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主体性的焕发与提高也不是空泛的、抽象的,是要通过各 条途径加以落实的,其中学习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条件。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 的一门课程,一条教育渠道,要注重发挥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丰富主体性教育过程的思路与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两种意识
主体性教育过程,要求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责任,那么首先就要更新观念,从知识论转向 主体教育论。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树立两种意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新课程中,我为学生设计“创新作业本”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上一篇:浅谈导数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