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
2018-01-09 04:32
导读:三、注重启发引导,拉长学生的兴趣链? 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物理学学科本身的知识面之广,以教材为点,
三、注重启发引导,拉长学生的兴趣链?
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物理学学科本身的知识面之广,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涉及面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只靠科学课本中那简短的篇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自然科学认识和探索的需要。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物理教学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进课堂,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关注生活,研究生活,拓宽知识背景,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等。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阻率”的表格数据,认识到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其实,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总结出的规律与结论印象会更深刻,更持久。?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兴趣面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欠缺本来就短缺,实验仪器落后,好多时候,面对一些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老师只能对照课本“纸上谈兵”,这就无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从而失去了实验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意义。为了弥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从网上或利用Flash丰富的语言编程功能,下载或制作了互动性强、仿真度高的课件。上课时,让学生在电脑上分组或单独通过对课件的操作,模拟完成了一些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的实验,达到了和实际操作的实验一样的学习效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如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由于现象发生需要的时间太长,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结果;热机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由于仪器小,观察部件细微动作的可见度比较低,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鉴于此,本人通过网络下载、实况录制、Flash动画设计等手段,整理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实录和动画资料。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对这些资料加工、组合,并补充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组织了一个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资源库课件,供演示实验教学随时调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乐此不疲自动地觅取珍宝。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姚建平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周伟荣
[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刘鹏
[4]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