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小探(1)(2)
2018-01-30 02:02
导读:1922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与古代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知识精英们不仅把国学作为一门学术来研究,同时也是作为
1922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与古代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知识精英们不仅把国学作为一门学术来研究,同时也是作为教育机构而存在的。
章太炎在1922年出版的《国学概论》中说:“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章太炎《国学概论》1922年)这本《国学概论》庶几可视为论述国学的第一本专著。
陈独秀则认为:“国学是什么,我们实在不太明白。当今所谓国学大家,胡适之所长是哲学史,章太炎所长是历史和文字音韵学,罗叔蕴所长是金石考古学,王静庵所长是文学。除这些学问外,我们实在不明白什么是国学?”“国学”这一名词,“就是再审订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确的观念,因为‘国学’本是含混糊涂不成一个名词”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则认为:“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