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 (1)(2)
2018-01-30 02:40
导读:(五)是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一直处于改革和发展之中。特别是在学科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
(五)是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一直处于改革和发展之中。特别是在学科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突出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评价改革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进一步突出过程性评价和情意目标评价;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统一,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不断探索多种有效的评价工具;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统一,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在评价中的作用。评价的这一改革方向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拓宽教学视野,开放教学程序,使教学与评价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是在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为实现特定认知和情意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倾向。它直接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结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同时也直接制约着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实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保证。
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同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联系程度的不同,以及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意获得方式的不同,教学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两类。开放式教学是教学方式中的一个类别,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人为本、立足发展的基本教育理念,多元的教育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心理和多维的教学设计。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是以养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道德修养、法制观念、价值标准、政治信念和行为习惯为目标的,以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为载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它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一)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必须具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这一本质属性要求它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课,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也应该随着个体的差异而动态变化,以具体的、动态的目标吸引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进步。
(二)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必须坚持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立足教育的实践性,紧密联系实际,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只有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中吸取丰富营养,关注学生经历的差异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生命力。同时,思想品德课又必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兴”艺术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