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声乐教学中的钢琴即兴伴奏(2)
2018-02-03 02:01
导读:C、进行曲(包括颂歌型)的歌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号召性,音乐特点是节奏鲜明,情绪饱满、激昂,充满“战斗”热情。由
C、进行曲(包括颂歌型)的歌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号召性,音乐特点是节奏鲜明,情绪饱满、激昂,充满“战斗”热情。由于音乐形象需要有宽广、宏伟的气势与较强力度,故伴奏织体应以浓密、厚实的柱状和弦为主。弹奏时应下键果断,声音饱满、尖挺,多用肘部以上甚至身体的力量弹奏。例如屠冶九的《青春献给伟大的党》、郑律成的《延安颂》等。
3.应与教学对象形成默契的配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伴奏应与教学对象紧密结合,形成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共同渲染声乐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决不因单纯解决学生的“歌唱技巧与艺术”问题而放弃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完美追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伴奏还是容易步入两种误区:
A、独奏型伴奏。伴奏者不自觉地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往往像独奏那样把伴奏放到主导地位而片面加以强调,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变成了追随者。应该倾听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作品的速度变化、强弱层次、音色控制等,与之形成默契配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B、跟奏型伴奏。与独奏型伴奏正好相反,低估钢琴伴奏的作用。在教学中一味消极、被动地跟随教学对象,缺乏烘托和感染力,认为只要是跟得好就是伴奏得好,忽视了自己作为教学主导者的强大影响力。应该用伴奏的“推波助澜”作用,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总之,“要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引导、补充、衬托、渲染作用,既不能过于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地将伴奏弹成独奏,也不能完全消极被动地只作陪衬,该突出的时候不突出,该强调的时候不强调,使伴奏失去应有的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教师技能的基本功,在高师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不仅需要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丰富熟练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完善的音乐修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以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
[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3
[2]冯德钢.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3][4]孙维权、曹志珏.键盘即兴弹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5.
[5]于苏贤. 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41—248,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