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2)
2018-02-09 06:58
导读:3.自我保障心理过度。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加快,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以及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很
3.自我保障心理过度。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加快,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以及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不确定感和不稳定感增强,引发出相应的安全保障要求,表现为公众过度的自我保障心理。2002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已经突破人民币8万亿元大关,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可见居民自我保障心理之强。
4.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生活满意度是人们对于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满足其自身需要的程度所表达出来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它构成社会情绪状况和人们活动动力的基本检测尺度。从现实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满意度的普遍提高,是整个国家发展成就在人们主观世界中的一种直接呈现,但另一方面当前人们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比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即人们对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发展的宏观方面评价比较高,但具体涉及到自己生活方面满意度就略显偏低,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于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
二、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
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诸多方面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已构成了社会向纵深发展的心理阻力,在宏观层面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平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等无疑是消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在应对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缓解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
对于社会工作的解释,英国社会学家G.邓肯.米切尔认为:“社会工作一词是指帮助人们满足那些他们不能仅靠自己去获得满足的需求的各种有组织的方法。19世纪,这些有组织的方法在英美两国获得了发展。当时对人们的精神、物质福利的关心主要集中在穷人的经济情况上。后来将这种对改善物质条件的关心扩大到促进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健康。”美国《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1972年版的观点是:“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社会上受到损害的个人、家庭、社区和群体,为他们创造条件,恢复和改善其社会功能,使他们免于破产。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在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改善社会制度。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采取各种适当措施援助那些由于贫困、疾病、免职、冲突、由于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在经济上和社会环境中失调而陷于困难的人,此外还参加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预防方案的制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社会工作”条目的解释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大学排名
(一)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被人们一般所感受到的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它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提高个体的心理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保健功能。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正迅速瓦解失去作用,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在构建之中,仍很薄弱,难以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原有社会支持的主导方式——工作单位提供的社会支持正迅速瓦解,而替代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真正建立或运转;其二,日益激烈的职业与学业竞争导致业缘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疏远,削弱了来自同学与同事的社会支持;其三,原有社会支持的另一种主导方式——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已今不如昔。“丁可”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涌现,代沟的加深、夫妻感情的淡漠,使得人们并不总是能从家庭那里得到昔日的那般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弱化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心理危机,不安全感、社会焦虑丛生。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以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独特的助人价值理念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的个人、家庭、社区和群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支持,对恢复、改善和发展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已经被北美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社会工作实践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