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问题三、四合并之作(2)
2018-02-17 04:18
导读:一句话,21世纪初的中国人,“政治上是盲然的,人格上是分裂的,心理上是没互信的冷漠,行为上是急功近利的”。这样单独表述,具体到某一个人,的
一句话,21世纪初的中国人,“政治上是盲然的,人格上是分裂的,心理上是没互信的冷漠,行为上是急功近利的”。这样单独表述,具体到某一个人,的确偏颇,但整体感悟也不是没有根据。讲学术的严谨性,实证分析,却又缺少实证调查研究。对上述认识正确与否,也有盲然的因素。
二、13亿人的国家组织的问题
国家是一定地、海域空间上的人、财物和文化的集合。国家组织是引领、协调、服务国家的公共管理系统。在“阶级压迫的产物”与“契约的产物”两种“国家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国家组织,地球上有近200个。中国是其中历史最久的大国,但从1840——1978年的138年里,都是在反侵略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渡过,近27年,才过上有人性秩序的正常生活。中国现在的国家组织是“一党专政多党合作下的宪政制”,它既有与2000多年的封建史相适应的一面,又有近现代历史发展必然的一面。但新中国近6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不协调性,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日显突出。
其一,领导体制问题。国家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实际工作、专业工作,仍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核心,不利于党的机体健康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党的理论是: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方向与方针的把握。而实际在经济建设中,任何公有制单位,党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当起来,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这恐怕不符合党的初衷,和平建设时期,党在专业工作中的领导,若相对收缩,站在监督岗位上,既能超然脱俗,又能把握大的方向与方针,不致失控,还有利于自身机体健康,更不用承担许多无名的责任,造成没必要的毁誉。
新时期党的领导的实现,再不是战争年代意义上的领导,一竿子到底;而是要变“单核心”为“多中心”,根据人民复杂多样的需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各管一个方面。党专心致致地,把握好大政方针政策,监督、控制事业的发展方向,教育好党员,引领大众富强中国,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也就在其中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其二,决策体制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集权制人口大国,但集权不等于专制,民主体制下不等于没有集权。集权与分权是国家权力驾构,民主与专制是决策方法。
“民主”与“专制”两种决策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二者都有其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体制,其坏处尽显,其实民主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当集权不变时,决策方法选择民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决策的正确性;当分权不变时,决策方法选择专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决策的正确性。美国,就是民主体制下专制决策机制,它主要体现在国家行政和司法两个层面。我国若釆取集权体制下,在国家最高层和基层实行民主决策,其制度优势并不比美国的差。当然,民主也不仅仅是“全民选总统”,全民选总统是政治决策民主化,这里是指国家高层决策民主和基层事务决策民主化。
其三,教育观念问题。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教育,全体国民都需要教育;教育不是灌输,是讲正确的道理和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是引导与诱导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人,都是教育出来的”。不然就没有“教育大众化”这个词。“对成人国民”也需要教育,不然就没有“终生教育”这个词。只是两者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主要靠社会教育,它体现在社会舆论、社会制度、政府行为、社会组织行为、民众行为以及社会道德观等方面。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技术与能力教育,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修养教育,把文化技能教育与“君子”、“绅士”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与“文革”时的“又红又专”是一个道理,只是“红”的质不完全相同、内容更丰富而已。这样的“又红又专”之才,必然有利于人的品质提高,社会风气的好转,国力的增强。同时,必须明确,政治教育不可或缺,但不能过份强调其重要性,占用学生大量课时,也不可实行单一性政治观教育,政治观只是个人思想品质的一个方面,人类现有的政治观都应介绍,加之必要的引导与诱导,由学生自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