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3)
2018-03-01 06:56
导读: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明确每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内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状况,各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PBL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责任与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指导。PBL模式中,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能真正体会主人翁的感觉,易于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小组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者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易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小组成员间通过沟通、汇报、讨论、共享学习结果,来讨论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所获取的信息、所达成的共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就需要进一步的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大学排名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所获取信息的可信度,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评比竞争,让每个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汇报所采用的方法和心得体会,由教师和各组代表评定各组的成绩,以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并在学习中应用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通过共同讨论,共享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成果,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
4、总结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使其及时的调整学习步调与进程;另外,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对西部地区教育电视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代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