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1)(2)

2018-03-24 05:33
导读:现代科学技术向着两个方向发展,既有分化也有综合。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改革也产生了分化和综合的矛 盾。若没有分科课程,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学习这

现代科学技术向着两个方向发展,既有分化也有综合。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改革也产生了分化和综合的矛 盾。若没有分科课程,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但是如果不把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学生学 的知识可能是割裂的,僵化的。因此,各国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程的趋势正在改变以学科 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现在英美等国把历史、地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和法学等有关内容综合为一门课, 即“社会研究”;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生理、实用技术等融合为“综合自然科学”课;把文法、阅读 、写作、戏剧、电影、电视、新闻和实用语言等综合成“语言艺术”课;把绘画、美工、雕塑、音乐、舞蹈、 工艺和广告等综合成“创造艺术”课。再如韩国从1982年起改革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即语文、道德和社 会科学知识结合开设“现实生活”课,将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结合开设“探究生活”课,将音乐、体育、 美术结合开设“愉快生活”课,等等。
在课程改革中,各国为了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依然重视必修课,但是为了使课程能够适应学生多方面的 兴趣和需要,开设选修课也是必需的。过去注重课程统一性的国家现在也逐步重视选修课,并给教师和学生以 更多的自主权,而过去强调多样性的国家现在则要求加强必修课,并严格规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美国长期以来 没有统一的全国课程,各州和地方行政部门各自保持着课程多样性的特征。据美国1983年调查,在美国13个州 ,中学毕业所要求的计算学分的学习量有50%以上是由学生选择的选修课,许多学生选择那些要求较低的个人服 务性课程,这势必造成学生学术水平的普遍下降。面对这种“过于自由”的课程制度,近年来,美国各界一致 要求设立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以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如美国85年以来逐步实施的“20 61计划”就要求“教导所有的学生在各科学和技术方面,有相当扎实的基础”,规定“学生在13年内学生12门 左右的课程,彻底地探讨并触及广袤的其他各部门”。日本的课程与美国大不相同。由于日本一贯强调全国统 一的课程标准,出就难免出现划一性、强求一律的弊端。为克服这一弊端日本从70年代开始削减必修课,增加 选修课,80年代又进一步改革僵化统一的课程结构,精选教材内容,在保证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 学好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权与机动权,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总之,几个 国家的课程改革表明,在中学低年级,多强调国民基础教育的共同部分,随着年级的升高,选修课的范围和数 量逐步扩大。必修课和选修课已成为整个中学课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组成部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立足生活 超越课堂
上一篇:浅谈人民教师的自身修养(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