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若干思考(2)
2018-03-25 01:07
导读:警示之三:好人主义贻害深,要“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敢于斗争、勇于坚持原则为荣,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人主义作风为耻”。那种对邪恶势力和不
警示之三:好人主义贻害深,要“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敢于斗争、勇于坚持原则为荣,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人主义作风为耻”。那种对邪恶势力和不良风气麻木、容忍,对明知是耻辱,却听之由之的“老好人”作风,实际就是纵容“八耻”泛滥,对国家、对个人、对社会,贻害无穷。有两则民间小故事,对此“好人主义”现象,给予了深刻的讽喻、鞭挞。《钟馗与弥勒佛》,说的是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民,逢年过节必贴门神“钟馗打鬼”。后来琢磨,钟馗相貌凶恶,不如换成“笑眼常开的弥勒佛”。没想到门神一换,半夜常有恶鬼敲门,闹得整夜坐卧不安,只好重新请回钟馗。《猫职不修》,说的是唐代宗时,有位大臣上书“陇洲赵贵,猫鼠同养,不相危害”。宰相视为吉祥,认为猫不食鼠是“仁爱之心”,故率百官同贺。另有大臣反对说:“仁则仁矣无乃失性,猫不食鼠是猫职不修”,它好比“法吏不惩邪、疆吏不捍敌”,如此同贺,“吏治危矣”!其警示意义是:前者,以容忍和笑颜替代原则和斗争,打鬼用错门神,招致“坐卧不安”的恶果;后者,从“猫职不修”联想到“吏治之危”,寄寓深刻。两个故事,尽管讽喻的对象不同,但都是对媚上、媚众,不司其职、不尽其责的好人主义风气,敲了警钟、给予了善意的劝导。
警示之四:善知荣辱慎用权,要以“服务人民、崇尚科学”为荣,以“背离人民、愚昧无知”为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民执好政、用好权。在如何对待执政、掌权、乃至用权的问题上,历史案例《雍正何以杀清官》,对我们颇有警示价值。这个被杀的官——山西巡抚诺敏,既不贪财、也不谋私,皇帝还为他亲赐“天下第一巡抚”金匾。又何以要杀他呢?原来“两年贡银、一年完成”的所谓“天下第一”奇迹,是他为讨取皇帝欢心而铸造的假政绩。一靠狂征暴敛,老百姓过桥、过路都要进贡;二靠“借”商贾的银充数。弄得整个山西“民怨鼎沸、富商大逃亡”。自古“吹牛拍马不违规、弄虚作假不犯法”,杀还是不杀?诺敏一生清廉,口碑好、人缘好,400份奏折有300份为他请命,都说“不能杀”,雍正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诺敏不贪财,但贪的是名,是以谎报政绩、骗取荣誉,而贪取的虚名、假名。“这种贪,以葬送朝廷前程(民怨)为代价,比贪几个看得见的银子,危害更大”,如果心慈手软,其后果将是“诺敏不杀,祸至满朝”。所以,好大喜功、吹牛拍马、祸国殃民者,也要砍头!雍正的这个决断,整肃了一代朝风,为乾隆留下了60余年的国泰民安。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警示是: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为民谋利,用得不好也可导致自我毁灭。中国古代,一些稍有作为的皇帝和清廉的官吏,都能尊“百姓为天”,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也正是这个原因,雍正要杀诺敏。那么,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它的每位党员合不合格,惟一的检验标准,就看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我们有些党的干部,虽然没有以权谋私,却热衷于用文字、数字、电视,塑造自己的“政绩”,日程表上的安排,除文山会海外,就是各种应酬。有的为铸造“政绩”,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不惜牺牲发展环境,虚报浮夸、强迫命令、索拿卡要等。尽管是一心为“政绩”,吃了苦、受了累、也没把“钱”塞腰包,却逼走了投资商、吓跑了企业家、逼出一起起群体上访事件。像这类干部,应该好好总结一下诺敏的教训。执政为民,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善知荣辱慎用权——不好大喜功、不烦民扰民,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