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解构(2)

2018-04-13 04:43
导读:一般来说,“理解”的内容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以语言提供思维工具,通过判断、推理来说明的理性内容;另一个是以直觉或心灵感悟来把握外在事实

  一般来说,“理解”的内容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以语言提供思维工具,通过判断、推理来说明的理性内容;另一个是以直觉或心灵感悟来把握外在事实或事物特质的非理性内容。可见,“理解”不但更全面准确地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学科特点,而且还给学习者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当教师以“理解知识”的教育观指导教学的时候,就会自动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允许学生理解上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当学生在“理解知识”教育观的指导下学习的时候,就会自动解除头脑中的传统一元中心论思想,放弃能一劳永逸地与真理面对面的幻想,积极思考,不断创新,享受文学带来的欢欣。
从“知识权威”到“合作伙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施瓦布发表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之后,探究性教学方式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推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连答案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师中流传着一句俗语,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后来“一桶水”改成了“一条小溪”。可是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条小溪”,都是学生那“一杯水”的来源。这句话过分强调了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决定作用。在这样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学生也总是抱着这样一种幻想:自己最终能够一劳永逸地与客观真理面对面,所谓的客观真理就在教师那里,教师给出的结论是超验的,终极的。于是,以往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法被弱化,教师在专业课程上的权威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占有的知识优先于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解构,师生关系转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定位不是主导而是指导,指导的结果是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不是引导学生走向既定的结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修养只是教师能力培养的一小部分内容,要想成为优秀的合作者,教师还应在教学方法论、学生管理、边缘学科拓展和教学经验积累上下工夫。在师生合作过程中,学生希望教师能在他们迷茫时创设情境,在他们手忙脚乱时帮他们协调分工,在他们处处碰壁时为他们提供精神动力,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的要求。教师权威地位的解构,师生地位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减负,相反,教师要适应这一新角色,必须经常参加教育心理、课程理论和教学法的系统培训,提高对学生指导和评价的准确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从“走出教材”到“善待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

上一篇:谈利用网络社区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