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际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
2018-04-16 03:43
导读:二、国际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 关于职业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是积极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
二、国际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
关于职业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是积极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尽管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多种多样,很难简单地描述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可以通过他们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政策策略,归纳出他们改革的新趋势: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在美国,由于没有单独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被结合成综合课程向学生提供。在欧洲,由于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威胁,人们意识到有必要使青年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熟悉技术学习和职业世界。法国于1985年、英国于1986年、荷兰于1989年、西班牙于1990年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引入了技术教育课程。在英国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职业培训单元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瑞典和意大利的高中改革也正朝同样的方向发展。在德国,获得中学毕业证书的学生中,有15~20%的学生转而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与此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完成了职业学习后进入学术性的完全中学学习。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设立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上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开设诸如人文学科群、自然学科群、国际合作群、电子机械群等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崭新的综合学科,供学生选修,消除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严格界限,并积极开展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合作教育等。
(二)课程体系整体性与课程设置通识性。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均设有由工商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开发、审核和评价所有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只是针对某一阶段或特定阶段的学习者,而是面向所有从业人员的任何阶段。在专业和课程的取舍或更新方面,均严格按照职业群集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根据社会变革对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另外,课程设置体现通识性。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日本高等职业学校里的教养课程的总学分比专业课程学分多,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1992年,英国全国职业资格委员会就出台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课程,该课程不是为了培养某个具体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而是培养广泛的职业或专业都需要的一般技能、知识和理解力。美国、瑞典等国家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增强课程的弹性,表现为广泛增设选修课。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