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表3 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测试成绩均值表(m)
训练前成绩 训练后成绩
实验组 6.91 7.17
对照组 6.93 7.02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运动员训练前的成绩相差仅2cm,但训练后成绩相差达15cm,这说明实验组训练比对照组训练有较好的效果。同样是4周的训练,训练强度与运动量等都非常接近,不可能对运动员的体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助跑踏板相结合技术的改善有关。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运动员的起跳犯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实验组由于运动员助跑起跳犯规次数少,增加了运动员的助跑起跳信心,敢于加速助跑,而对照组有三人第一次试跳失败,因而助跑不敢加速,从而影响跳远成绩。
2.3 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节奏的变化
跳远运动的助跑节奏非常重要,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跳远取得较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实验中,要求运动员每次必须踏准标志点,每次让学生听自己最后几步助跑节奏录音,并与实验前所获的录音对比,使运动员从听觉中获得这种节奏感觉,纠正自己的错误。但由于在助跑起跳中,运动员常常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助跑的节奏上,为此,采用了一些专门的听节奏做动作的小步助跑练习。2周后,发现实验组运动员节奏感强,节奏的速率比实验前所获录音速率稍快,而对照组节奏无明显变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4 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
准确的步点,高速的助跑速度和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获得较好起跳成绩的关键。由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因此推测可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加了,但短短的4个月,为什么能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对运动员的录像进行了反复慢速回放,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助跑起跳步点较准确,能发挥自己的速度,而对照组运动员由于步点不稳定,运动员不得不调整步子大小来避免犯规或离起跳板太远,从而影响助跑节奏和速度。表4是训练前后最后10m运动速度变化的平均值。
表4 训练前后最后10m助跑速度分段变化表(m/s)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