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2)
2018-06-26 01:16
导读:1.3把培养学生的道德i体性作为道德教育曲中心任务之一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 现代道德教育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发展
1.3把培养学生的道德i体性作为道德教育曲中心任务之一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
现代道德教育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独立人格的教育。而现代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固然仍然有赖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塑造,但学生自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却起着更为根本、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因为人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获得日益充分的发展而更为突出。现代道德教育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要培养的不是道德的执行者.而是自由的、有创造个性的道德人。这就要求不只是简单地把道德教育的重心放在“化理论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方面,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这种“化理论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的主体理性、主体智慧和主体能力。只有造就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我们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作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中心任务。
2在道德教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主体性原则作为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它有以下方面的具体要求。
2.1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的品德霞生残展砚律创造桂地宴钝遵德教育
教师是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的对象施加道德影响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教育活动中不能干篇一律、按部就班,而必须因人、因时而异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运用教育手段以创造性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为此,教师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2.1.1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就是要把传统美德纳入“现代道德”教育体系之中,防止将二者分割开来;这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就是要注意把改造借鉴传统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与更新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结合起来,防止囿于“传统”之中或抛弃一切“传统”两种极端现象的产生。
2.1.2时代对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与具体要求的关系道德教育与时代发展是一致的,道德教育的成败在根本上取决于它是否反映现实道德关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不同时代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同一时代的不同阶段其道德教育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可见,教师在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置与选择上既要注意时代的一般要求,也要强调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既坚持道德教育的方向性,也体现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1.3社会对道德教育的普遍喜求与具体教育对象的关系社会道德教育的普遍要求是针对学生整体而言的,然而,由于学生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社会影响及生活经验不同,各个个人原来的道德品质构成也不尽相同。存在着道德水平上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个体提出相应的道德要求,使道德教育既能引导较低道德水平个体的发展,又能满足较高道德水平个体追求完善的要求。
2.2赦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进德知识和缱行自我造德赦育的主体挂作为造德赦育的中心.环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引发、爱护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道德、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能动性。为此,教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