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2)
2018-06-26 01:28
导读:(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理论基础。人权观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国与国之间在人权问题上有分歧是必然的。但
(四)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理论基础。人权观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国与国之间在人权问题上有分歧是必然的。但是,一些西方国家把人权作为实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宣扬“人权无国界论”、“人权高于主权论”、“人道主义干涉合法论”等,以实现其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对别国进行渗透,颠覆他国政权的目的。其实质无非是借助经济全球化这一客观态势,逐步侵蚀、削弱与否定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为他们在全球的扩张寻求合乎情理的外衣,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险恶用心。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向学生介绍当前有关人权的真实背景,揭露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实质,宣传我国在人权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教育,让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复杂的
国际政治形势的判断力,从而成功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人权法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水平。人权意识同民主法制意识有着天然的联系,人权教育同人权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权意识的增强,有赖于人权法课程的学习。如果仅仅是抽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而对具体的法律条文不了解,这种人权观教育是失败的,是没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性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权法课程应当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结构。人权法课程应当以人权为主线,以法律为主体,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从人权思想和理念人手,通过对人权观念到道德、法律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充分揭示法律对确立人权、保护人权和保障人权实现的作用,并且详尽阐述这些法律的规定和原则。具体来看,人权法课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关于人权法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为什么学习人权法的理论阐述(人权与国际政治、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的关系,人权与法律、道德和自由的关系,东西方文化传统在人权问题上的冲突等);关于人权和人权法的基本理论(人权和人权法的概念、起源和发展,人权理论的主要流派,人权的主体和客体及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关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相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