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转向(1)(2)
2018-06-26 01:39
导读:可以看出,奈瑟在倡导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在此之后,奈瑟继续循着这种研究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3年当奈瑟以生态认知
可以看出,奈瑟在倡导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在此之后,奈瑟继续循着这种研究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3年当奈瑟以生态认知心理学家的身份到艾默瑞大学工作时,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关于闪光灯记忆的研究成果任职后他还在该大学启动了“艾默瑞认知研究计划”,进一步对认知心理学的诸多研究领域进行了生态学研究取向的探讨。[7]正是在奈瑟等人的大力提倡下,现代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应用认知研究的转向,一些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纷纷涌现,专门的国际会议相继召开,专门
期刊《应用认知心理学》也于1986年创刊。
时至今日,应用认知研究取向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已经在认识现实生活场景下人类认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不仅对传统认知领域进行了基于现实生活场景下的全新诠释,发现了二者存在的认知机制的差异,如相对于传统记忆模型的闪光灯记忆、相对于传统物体识别模型的面孔识别等,而且还积极探讨了在传统认知领域不被重视而又与人类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认知现象,如药物和认知行为、生物钟和认知行为等。不仅如此,应用认知心理学还借用
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和手段对人类认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研究,并逐渐把对人类认知行为的研究从个体认知扩展到群体认知,以致力于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群体中个体不同认知系统之间的协调及群体认知系统与认知任务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把应用认知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哈钦斯1995年出版的《野外认知》一书。正是基于对哈钦斯表述的深刻理解,盖兰等人认为,“尽管有些人可能会对哈钦斯分析的细节问题表示异议,但我们仍然认为哈钦斯所表达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即在现实生活情境下对认知的观察能揭露许多其可能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情境下所忽略的重要特点。”[8]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庭照 张凤琴 方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高师曲式教学的心理浅析
关于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