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电子政务应制定详细的方针政策,鼓励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积极地投入监督电子政务运行的活动中来,促成强有力的电子政务监督机制。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电子政务乃至整个政府都像鱼缸中的金鱼一样,无时无刻不受到公众的审视和评判。政府所制定的规范电子政务运行的各项方针政策事无巨细地“暴露”在公众面前,电子政务的运行程度、合法性、责任性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监督。这些都避免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和权钱交易等政府失信行为的出现。电子政务运行所带来的政务公开将增加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各种腐败、徇私现象的滋生,使公民、企业、各级政府及部门更容易对电子政务及整个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确立完备的政府监督机制,保证公共
行政行为的廉洁公正。
参考文献:
[1] 王惠岩.行政管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2]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锐昕.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5]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
[6] 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法规与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吴爱明.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美]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10] 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1]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2] 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3] 黄小勇.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 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5]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当建读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