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研究-机电毕业论文网(2)
2013-07-13 01:01
导读: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
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设备运行。
第三章:上海地铁的设备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上海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上海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1.1设备前期管理的差距
设备的一生,可以分为建设期、投产期、稳定期和更新期。地铁运营设备可分为建设期、投运期、运营稳定期和更新期。一般将从地铁设备规划开始,一直到投运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1体制方面的差距
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的良性发展。
3.1.1.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上海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1.1.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在工程项目上的管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还是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含量。往往是几个有经验的设备项目经理,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一个上亿的工程,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1.2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
上海地铁运营备件的物流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物流、信息流管理如下图三所示:
依据图三中物流系统分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 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3)备件仓库管理的比较
备件仓库管理好坏涉及到物流是否顺畅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香港地铁公司室内仓库也为立体库,高约20米,充分利用空间,化、自动化水平高。同香港地铁公司相比,上海地铁备件仓库主要是平面放置,空间利用水平不高,而且出入库困难,效率低。
上海地铁的仓储人员比香港地铁的多好几倍。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上海地铁的仓库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多名仓储人员管理一个仓库,另一方面各分公司也各自配备仓库,反映了上海地铁备件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如香港地铁。
3.1.3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3.1.3.1上海地铁维修人员占总定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人员情况对比
运营里程数(单位:公里) 车站数
(单位:个) 职工总数
(单位:人) 维修人员
(单位:人)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单位:人) 维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百分比(单位:%) 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百分比(单位:%)
上海地铁 65 48 4444 1666 235 37.5 14
台北地铁 66 60 3600 1220 30 33 2.5
资料来源:上海地铁2002年运营报表以及台北地铁2002年来上海地铁交流资料
3.1.3.2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水平相对较低。
上海地铁已经历了十多年运营里程,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这表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上海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
(2)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
(3)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4)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3.1.3.3辅助管理手段,相对较弱。
目前,上海地铁实施开发EAM设备管理系统,从系统规划设计上讲,在当今设备管理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它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设想非常好。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完善及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推行困难,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4维修方式的相对落后。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3.2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3.1提出的一些问题,本节做进一步的分析,以说明存在差距的主观和客观上存在的原因。
3.2.1设备初期管理的差距原因分析
3.2.1.1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从经费来源、技术规程、人员配置、质量检测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也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负责维修费审批的方受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运营企业受市建委、市局领导,缺少统一的协调,造成运营企业在试运营中对建设前期遗留的设备缺陷的整改费用无法得到落实。
3.2.1.2没有以运营为中心,导致运营质量指标下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海地铁在该指标上与香港差距较大,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所使用车辆的购买运营方均未参与,无法要求生产方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动;
(2)线路设计未考虑运营的需求,缺少必要的存车线、渡线以使运营不受故障点的影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3.2.1.3法规、标准、规程建设滞后
轨道交通在国内、新兴产业,还没有建成一整套建设和运营的法规、标准体系。
和地方标准中对于设计、建设阶段的标准比较全面,但还没有运营养护阶段的标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