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探针驱动电路-机电毕业(2)

2013-09-12 01:15
导读: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1,2] 原理分析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

  
  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1,2]原理分析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即是隧道效应。隧道电流 I 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 S 和平均功函数 Φ 有关.[4]
   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距非常敏感,如果距离 S 减小0.1nm,隧道电流 I 将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利用电子反馈线路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并用压电陶瓷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的扫描,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高低的变化就反映出了样品表面的起伏。
   将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就得到了样品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象[5]。这种扫描方式可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且可通过加在 z 向驱动器上的电压值推算表面起伏高度的数值,这是一种常用的扫描模式。对于起伏不大的样品表面,可以控制针尖高度守恒扫描,通过记录隧道电流的变化亦可得到表面态度的分布。这种扫描方式的特点是扫描速度快,能够减少噪音和热漂移对信号的影响,但一般不能用于观察表面起伏大于1nm的样品[6]
  是利用SPM进行纳米加工的客观依据。同时也说明,SPM不是简单用来成像的显微镜,而是可以用于在原子、分子尺度进行加工和操作的工具。
  
  5教学课程安排
  
   1)第一周:原理简介与上机模拟。课后着手资料定向查询并准备实验报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第二周:演示与学生实验。先用铁丝作探针练习,熟练后再用铂铱合金丝制作针。指定样品(光栅)的测量。
   3)第三周:改变电压及扫描角度重新扫描,进行图像处理。课后资料定向查询并完成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 心得、体会及建议,STM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或STM仪器的某部件的原理。
   4)第四周:宣讲实验报告,每人15分钟(包括5分钟提问)。
  
  6图像处理
  
   1) 平滑处理:将像素与周边像素做加权平均。
   2)斜面校正:选择斜面的一个顶点,以该顶点为基点,现行增加该图像的所有像数值,可多次操作。
   3)中值滤波:傅立叶变换。对图像的周期性很敏感,在做原子图像扫描时很有用.
  
  7结束语
  
  在线控制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用户界面友好,辅以生动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作为一种CAI软件,本软件界面好,操作简便。采用文字、图形、三维动画等方式将SPM这一尖端复杂仪器的原理和使用与辅助教学这一形式结合起来,经部分人员试用后,效果明显,反应良好。可大大增加操作者学习SPM的兴趣,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足的是AFM和SNOM的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白春礼.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4—86.
  [2]Microsoft Press, Microsoft Windows: Guide to Programming, 1990.
  [3]Heinzelmann H. Instrumental developments and recent experiments in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Thin Solid Films,1996,273∶149—153.
  [4]戴长春,黄桂珍等.国产GSPM-930型扫描探针显微镜介绍[J].现代科学仪器,1998,(1-2)∶92—93.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 Weeks B L,Vollmer A. Nanotechnology,2002,13:38
  [6] 岳睿,潘祖军等。不锈钢的腐蚀分析[J].金属世界,2006.3:28-29
上一篇: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电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