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2)
2013-05-14 01:34
导读: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科学技术迅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战略也应运而生。由此,许多专家将管理的目的描述成战略目标。具体地说,的战略目标可以
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科学技术迅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战略也应运而生。由此,许多专家将管理的目的描述成战略目标。具体地说,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最终目标,这就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二是直接目标,这就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具体目标,这就是协助确定战略目标,协助编制战略规划,协助实施战略规划以及协助评价战略管理业绩。由此可见,外界的变化会对现代管理不断提出新的管理要求,管理会计目的也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这一点看,要为管理会计的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必然会受到不同时期的限制。
2、关于管理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于管理会计信息使用人,有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之别。从传统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管理会计信息使用人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它与会计的信息主要面向外部使用人相对应。传统的观点是建立在两大假设基础之上:第一是内部信息的保密,许多管理信息被看成是商业秘密,作为竞争的武器;第二是内部信息的自由提供不受外界法规制约。而从现代的观点出发,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人的界限正逐步消失。具体地说,外部信息使用人不仅关注企业的对外公开信息,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而且更关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由此,美国会计界已提出要将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同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实施经营战略,也必须同时了解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一旦两大信息使用人在信息要求上趋向一致,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就能更好地综合在一起,有可能出现全新的兼具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大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将对传统的提出强有力的挑战。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关于管理会计的原则。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它是对会计进程及其所应遵循的规范的高度概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作用。从这一点出发,管理会计原则显然应是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国内会计学家曾对此进行研究,认为应将管理会计原则划分为基本假设和指导性原则两个层次。所谓管理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效益最大化。以上假设与财务会计四大假设有量的区别,也有质的不同。例如,会计主体主要是各责任单位;会计分期则不局限于会计年度,可以是一天、一周,也可以是十年、二十年。所谓管理会计的指导性原则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有用性原则,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一贯性、可比性原则;二是信息质量约束原则,它包括重要性、群众性、成本与效益相配比原则;三是对信息用户的原则,主要包括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公允性与激励性原则。
4、关于管理会计的方法
(1)研究方法。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务的影响,其方法也有相同之处。大约在七十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规范研究。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多种成本概念的提出,边际理论、增量理论、差量分析等也都是规范化研究的成果。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信息与代理理论对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者开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实证模型去规范研究的成果。由此,管理会计研究进入以实证研究为主的阶段。
(2)分析方法。这是指管理会计本身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对于这一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大量采用会计、与现代的方法。这是由方法论与具体方法所组成。方法论有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而具体的管理会计方法更多地是体现在它的职能中,有预测分析法(趋势分析、因果分析、分析、判断分析),决策分析方法(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成本决策、存货控制决策、决策),预算编制方法(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控制方法(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目标控制、制度控制、价值工程、标准成本、差异计算),业绩评价与考核方法(主要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对管理会计研究的未来展望
1、面临的选择。管理会计的研究现正面临两大选择:一是仍然沿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线索,使其研究建立在传统理论与方法基础之上;另一是面向实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可以认为两种研究思路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研究人中贩激励机制,而这一激励机制表现为以下的矛盾冲突:第一,搞传统思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往往有其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容易被公众接受。而搞面向实际的应用类研究往往与原来的思路相悖而失去这一理论与方法的支撑。第二,面向实际的研究需要具备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从这一点来看,知名度高的研究人员显然具有一定优势,而时间的紧缺也正是他们的最大难题。
2、管理会计所处的现实环境变化。这一变化可用以下几点进行归纳:第一,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终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有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而组织机构的变化主要如竞争战略、横向管理、集团化管理经营、跨国经营、信息网络、产销一体化等。与此相对应,许多企业管理也采取了相应的的对策,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非财务的业绩衡量、分层激励措施以及基准管理等。第三,以上环境变化与组织机构变化必然要求管理会计采用新的理论与方法,改变过去那种静态分析研究的传统,而运用动态及不确定性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3、横向管理。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正从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化,与之相对应,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也从原来的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横向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分部门归集收入与成本费用;建立横向的责任会计中心;建立横向的计划与控制机制及信息网络。因此,管理会计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对比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例如,比较它们的预算编制、业绩衡量、奖励措施等,分别运用观察法、实证法、分析法等可以得出不同的研究成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战略会计。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将转向长远规划,追求全球性的发展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企业的管理将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分权管理模式,由此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新课题,它具有三大特征:(1)环境控制,如竞争对手及行业的分析、基准管理等;(2)战略设计,如企业定位、类型设计及战略实施步骤;(3)战略控制,如战略实施状况及实施效果。管理会计主要是观察战略实施的效果。它偏重于对管理会计机制、战略变量因素以及组织设计的特征来展开分析。
5、组织会计。随着环境与组织的变化,管理会计将会在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范围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会计由于受本身含义的局限性会被“组织会议”所取代,侧重于会计与受托责任的完成。这一变化有以下原因:第一,信息管理取代了人工管理方式,以人为主的层层管理模式将被以信息为主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第二,管理会计不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行为,已经变成企业中每一个雇员的自觉行为;第三,管理会计突破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而由每一个雇员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包括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以上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研究将一改过去以控制雇员为对象,以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为目的的旧框架,转向研究企业每一个雇员与企业组织的关系。由此可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如管理会计师的专业化、管理会计组织的规范化等。
6、管理会计信息。环境与企业组织的变化将导致新型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会计信息的种类及数量的需求将发生根本变化,非财务的信息需求将进一步上升,财务信息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如市场竞争信息、产品更换换代信息、知识产权、顾客需求消费倾向、供销渠道信息等;第二,企业雇员更需要日常非会计信息,如产品技术、资源、市场战略规划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7、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与创新。管理会计研究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题、行业、理论、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研究的状况;第二,多课题研究同时并举,多行业部门的综合研究将使其研究成果更具实用价值;第三,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