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2)
2013-06-02 01:01
导读:3、收款政策 收款政策是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什么行动来收回账款,收账必须有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追债方法。客户拖延付款是有很多原因的,
3、收款政策
收款政策是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什么行动来收回账款,收账必须有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追债方法。客户拖延付款是有很多原因的,一般可分为无力付款和故意拖延。无力付款是客户因经营不善,引至出现问题,未能按时付款,遇到这些情况,企业需要对客户拖延付款,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否再予延期付款。故意拖延是客户有付款的能力,但为了本身利益,想尽办法故意不付款,遇到此情况,企业必要采取适当的讨债行动,达到收款目的。收账必须有一定的程序,由信件通知、电话催收、上门谈、行动等。对付短期欠款的客户,可出具书信方式催收账款;对付长期欠款的客户,可致电、上门催缴,严重的更必须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但是,不论采用那种方式,都是一种费用。一方面,如果追讨不力,会增加成本费用及坏账风险,另一方面,催收手段过分强硬,或使用法律方式,更会造成客户反叛。故此,若成本费用的增加,坏账损失及应收账款额应该减少。达到某一限度后,收款费用的增加,对减少坏账损失及应收账款额的机会成本都没有显着的效果。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措施 企业确定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等信用政策后,已建立了基本的信用控制条件,下一步将有效的信用政策具体地运用,商业信用,是否应提供现金折扣、如何规定信用期限、信用额度、需要抵押或担保等等。
1、资信
企业应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并据此采用定性分析及定时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资料可通过直接查阅客户财务报表或通过提供的客户信用资料取得,也可通过与该客户的其它往来单位,交换有关信用资料。在实际中,通常采用“5C”评估法、信用评分法等方法对已获资料进行分析,取得分析结果后,应注意或减少与信用差的客户发生赊账行为,并对往来多、金额大或风险大的客户加强监管。信用评分法是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进行评估客户的信用质量好处,利用信用评价系统地以明确的数据反映客户的信用质量,各因素都会考虑,即同时从主观及客观两方面考虑。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
企业可借鉴西方对商业信用的理解,制定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如:(l)有担保的赊销。企业可在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条件销售。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
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在企业内部应分别规定业务部门内各级管理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限额以上须报经上级或经理审批。这种分级管理制度使赊销业务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授权批准,有利于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审批制度与企业的销售政策、是互相连接的,也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配合。
4、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
企业对与自己有经常性业务往来的客户应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如果赊销业务繁忙,不可能对所有客户都单独管理,则可侧重于总额控制。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企业对大客户与小客户区别进行管理,大客户是指这类客户的销售额占了企业一个很高及很重要的比例,他们的销售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严重的更会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故大客户是企业的重点客户,其风险也比较大,相对其余的一般小客户,因为收益较小,其风险也比较小。企业应定出规则,对重点大客户的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例如深入的信用调查、客户的股本结构、主要经营管理人、财务状况等等。对长期交易多年的客户也应定期性进行资料系统化更新,不能因为老客户原因而
放松危机管理意识,一般业务员大多认为长期交易、金额不高且信用良好的客户,是没有风险的,对此,企业必需要纠正此观念。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5、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行销售,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过程负全责。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参考文献】
[1] 何忠勇、罗俊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2006(3).
[2] 赵善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J].中国管理现代化(综合版),2005(11).
[3] 安贺新: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